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11 16: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读图,回答若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则与该图相符的是( )
A.甲地为欧洲,乙地为非洲 B.甲地为亚洲,乙地为北美洲
C.甲地为北美洲,乙地为拉丁美洲 D.甲地为大洋洲,乙地为欧洲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3.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下图为“我国某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省最有可能是( )
A.江西省 B.贵州省 C.安徽省 D.黑龙江省
5.该省人口迁出状况主要体现了( )
①空间的邻近性 ②环境的整体性 ③区域的差异性 ④区域的相似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7.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8.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效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10.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示意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重心变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因为其( )
A.经济实力雄厚 B.地理位置居中
C.人口数量超大 D.交通网络发达
1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
下图为2000-2015年我国4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变化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13.甲、乙、丙分别代表( )
A.乡→城迁移、乡→乡迁移、城→乡迁移
B.乡→城迁移、城一乡迁移、乡→乡迁移
C.城一乡迁移、乡→城迁移、乡→乡迁移
D.城→乡迁移、乡→乡迁移、乡→城迁移
14.城→城迁移占总迁移比率在2010年后迅速升高,主要是从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该现象会引起( )
A.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大城市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C.小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D.大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近年来,历经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南欧及中东地区有成千上万的难民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出境进入欧盟各国,人数持续增长,目的地大多为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下图为难民迁移路径图(箭头为迁移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难民迁移( )
A.方向都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以成建制的家庭整体迁移为主 D.大多以探亲、游学为目的
16.在科索沃战争前,南欧人口迁往西欧国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教育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广东 1505 1 2150 1
浙江 369 2 1182 2
上海 313 3 898 3
江苏 254 4 738 4
北京 246 5 705 5
福建 215 6 432 6
天津 73 12 299 7
山东 103 10 211 8
新疆 141 7 180 9
辽宁 104 9 179 10
内蒙古 55 15 144 11
河北 93 11 140 12
云南 116 8 123 13
19.据表1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20.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2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2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二、填空题
26.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总体特点:以____、大规模移民为主。
空间上: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2)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____等地。
(3)二战以后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空间上:欧洲成为人口____区,拉丁美洲变为人口净迁出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27.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是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
(3)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
(4)中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 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____。
28.自然因素
(1)拉力因素:____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等。
(2)推力因素:环境问题、____等。
三、综合题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材料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
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计 13.25 42.68 19.17 9.11 10.32 0.22
(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属于____因素。
(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主要原因为____。
(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
30.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北京学生李明在做课题《调查家庭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口到了新疆;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迁到了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
(1)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________(多项选择)
A.永久性迁移B.政治因素迁移C.经济因素迁移D.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2)爸爸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类似于李明爸爸的迁移,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流向主要是____________。
(3)叔叔的迁移属于________。(多项选择)
A.永久迁移B.政治因素迁移C.经济因素迁移D.国际移民
(4)类似于李明叔叔的迁移,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这种迁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世界人口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欧洲、北美、大洋洲是发达地区应为主要迁入区(对应乙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欠发达地区,为主要的迁出区(对应甲地),因此ACD错误,B正确。
2.B
3.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2.从图中可知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迁入人口数量为正值,而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迁入人口数量为负值,这说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B正确。
3.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就业、环境等压力,促进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C正确。
4.D
5.B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4.根据图上信息,该省从1995年到2015年之间,前往辽宁省、北京市、山东省的人口最多,其次是山东、天津、河北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应该位于北方地区,且十分临近辽宁省。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A项错误。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B项错误。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离辽宁较远,C项错误。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靠近辽宁、北京等地,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
5.该省的人口迁出状况,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以临近的地区为主,所以体现了空间的临近性,①正确。其次大量人口去往北京、山东,去临近的吉林却相对较少,说明有经济发展等因素,即区域的差异性,③正确。迁往辽宁人较多,迁往吉林的人较少,体现不了环境的整体性,并且黑龙江与山东、北京等地相差较大,体现不了区域的相似性,②④错误。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6.B
7.D
8.C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的相关知识。
6.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
7.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
8.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常住人口的概念,并且能够注意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曲线的异同。
9.B
10.C
9.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故B正确,D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
10.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 正确, 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B、D。
本题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1.B
12.D
1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的地理位置比较适宜,故B正确。
12.
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故D正确。
13.A
14.D
13.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由图可知,甲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在四类中是最高的,且在2000年—2010年逐年上升,符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因此甲代表乡→城迁移的方向,C、D错误。乙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逐年下降,结合我国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应代表乡→乡迁移;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等不断完善,部分人开始回乡创业,丙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符合由城→乡迁移的方向,A正确,B错误。故选A。
14.
本题考查人口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带来的影响。人口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人口是在城市之间流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没有提高,故没有体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A错误。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聚集,会增加大城市的环境压力,B错误。中、小城市人口的大量流失,说明就业机会在减少,C错误。中、小城市人口迁往大城市,给大城市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D正确。故选D。
15.C
16.A
15.
土耳其是发展中国家,A错误;图示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错误;难民迁移往往是以成建制的家庭整体迁移,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C正确,D错误。所以选C。
16.
西欧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南欧人口迁往西欧国家,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所以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17.C
18.D
17.
甲城市处于①位置时,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均为负值,人口呈负增长,A不符合题意;甲城市处于②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移率为0,则人口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数依然呈现减少状态,B不符合题意;甲城市处于③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移率为正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开始由负值转为正值,因此此时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C符合题意;甲城市处于④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迁移率为大于0,人口增长率呈正值,人口呈持续增长状态,不是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
①时期至③时期,乙地人口一直处于正增长,即人口持续增多,因此①时人口比③时少,A错误;④时期至⑤时期,乙地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即人口持续减少,④时人口比⑤时多,B错误;读图可知,③时期以前,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人口一直处于正增长,③时期之后,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人口处于负增长,因此在③时期乙地人口达到最大值,C错误,D正确。故选D。
人口增长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之和开始大于0时,人口呈现正增长。
19.B
20.D
19.
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
20.
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该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之间。
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的西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
21.C
22.B
21.
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C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B、D错。故选C。
22.
“城归”现象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属于经济、环境效益,A错;完善基础设施不是最先带来的,是乡村发展起来后当地可能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D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C错。故选B。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程度,文化教育程度,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23.D
24.A
25.B
23.
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正确;城市产业还远没达到饱和状态,经济效益是在不断上升的,A错误;据材料可知,“城归”是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而不是因为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也不是由于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C错误。所以选D。
24.
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A正确;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数量的大幅度提高,性别结构的均衡化,这些不属于本题材料中提出的人口红利升级。
25.
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而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A、B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社会效益,C错误;所以选B。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利: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人口迁移迁入地的影响:利: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④缓解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6.(1)集团性
(2)美洲和大洋洲
(3) 外籍工人 净迁入 西亚和北非
27. 上海 江苏 人口基数(较其他省市)大 由西部向东部迁移,或者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或者经济因素或者经济 人口总量过多;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济,拓展就业渠道
【详解】
(1)出生率减去自然增长率等于死亡率,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
(2)总数乘以自然增长率可以知道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是江苏,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较其他省市)大。
(3)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西部向东部迁移,从内地向沿海,或者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迁移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中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人口老龄化严重, 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济,拓展就业渠道 。
28.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29.(1)务工经商;经济
(2)文化;劳动力
(3)冬季;三亚市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是有名的避寒胜地。
(4)①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
②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等。
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可知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其比重占51.8%,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
(2)由“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可知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其产业结构可能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三亚位于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气候温暖,吸引大批东北人到三亚过冬,所以,冬季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
(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有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加重教育、医疗负担等。
30.(1)ABD
(2) 经济因素的迁移 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到沿海(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3)ACD
(4) 为了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的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使经济发展潜力受到严重影响。
本题以北京学生李明所做课题《调查家庭人口的增长和迁移》为情境,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原因和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据材料可知,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口到了新疆,属于政治因素迁移、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属于永久性迁移,ABD正确。经济因素引发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当时的新疆,经济较落后,所以李明的爷爷支援边疆,不属于经济因素引发的人口迁移,C错,故选ABD。
(2)
据材料知,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迁到了北京,说明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因地区间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常常是人口迁入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常是人口迁出地区。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因经济因素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流向主要是农村到城市,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3)
据材料可知,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属于永久性迁移,同时属于国与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即按迁移范围看属于国际移民;美国经济发达,受教育水平高,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收入,故也属于因经济因素产生的人口迁移,ACD均正确;但不涉及政治因素迁移,B错误。故选ACD。
(4)
类似于李明叔叔的迁移,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迁移的原因也应从经济、教育水平差异角度分析,即为了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接受更好的教育。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而言,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给该国的科技发展、管理水平、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造成损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