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7 爬天都峰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叔叔在街道综治中心工作,是一位( )的专职调解员。在单位中,遇到棘手的纠纷事件时,他总是( ),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A.打头阵 挑大梁
B.挑大梁 打头阵
C.开绿灯 占上风
D.占上风 开绿灯
2.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告诉我们( )
A.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母爱有的时候可以战胜理智而面对一切强大的力量,甚至是战胜这些强大的力量。
B.面对愤怒到极点的老麻雀,猎狗也害怕。可见,强大的动物也有畏惧弱小的时候。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级上的铁链(liàn),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chàn)!
B.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无可奈(nài)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里掉下来的。
C.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sì)的落在猎狗面前,发出嘶(sī)哑的声音。
D.在鲫(jì)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xiàng)。
4.《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 ( )
A.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B.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面对天都峰天险→勇于禁登,战胜天险
5.“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这句话写出了( )
A.天都峰的奇和秀。 B.天都峰的秀和险。
C.天都峰的高和陡。 D.天都峰的高和秀。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dǐng fēng( ) sì hū( ) bái fà cāng cāng( ) zán men( )
fèn lì( ) zhōng yú( ) biàn zi( ) yǒng qì( )
7.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的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从“我爬的上去吗”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从“真叫人发颤”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______和_______。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两点写清楚的,照样子用几句话写一写你见过的一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1)用一个词形容“我”爬山时的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_。
(2)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像小猴子一样”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句子练习。
1.昨天,五个美国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唱歌。(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是一个单纯的质量问题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抱着这白雪的“大鸟”回家。(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并试着仿写。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我的仿写)我站在天都峰顶向下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我的仿写)紧张的篮球比赛开始了,只见球员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爬天都峰(节选)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0.上面的片段选自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11.请给第二段话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12.第一段话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人物有____,事件是____。
我也要仿写一句话,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____________
13.用“___”画出描写天都峰“高”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联系《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请将你的想法批注在你画出的句子旁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周岩壁
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知不觉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古诗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作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把大团大团的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选自《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1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总结上文 D.引出下文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1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________。你能写出它的后两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写出做风筝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结尾,我们的心为什么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打头阵:率领人马在前面进攻。
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占上风:保持优越位置。
开绿灯:比喻提供方便条件。
第一个空按意思只能填挑大梁,第二个空根据后面的句子可知是填打头阵。
2.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麻雀》这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3.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BD正确。
C.似:shì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似的”。sì似乎。
4.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爬天都峰》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所以课文的叙述顺序是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5.C
【详解】
考查对课文和句子的理解。
题目出自《爬天都峰》,课文选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由“这么高”、“从天上下来”可见天都峰的高;由“挂”字可见天都峰的陡,所以本句写出了天都峰的高和陡。
6. 顶峰 似乎 白发苍苍 咱们 奋力 终于 辫子 勇气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峰|苍、辫、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没有自信 感到畏惧 高 陡 庐山瀑布好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样,令人惊叹。 竭尽全力 他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儿皱着眉头思考,很快就把题解出来了。 “我”爬山时动作很灵活
【详解】
1.(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仿写句子。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现了天都峰的高;“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现了天都峰的陡。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如:庐山瀑布好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样,令人惊叹。
2.(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竭尽全力:意为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
(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如:海洋馆里的海豚一会儿腾空飞起。一会儿钻入水中。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我奋力的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爬山时动作很灵活。
8. 昨天,来自美国的五个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唱动听的歌。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质量问题。 我把这白雪的“大鸟抱回家。 这白雪的“大鸟”被我抱着回家。
9. 啊,下面的石级真多,真陡!我不敢相信我居然爬上来了,看着还在边喘气边攀爬的游人,我有了点儿成就感! 个个全力拼搏,一会儿奋力跳起封盖对方,一会儿纵身一跃抢下篮板球,一会儿飞速奔跑打快攻……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概念与结构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给词语的理解能力。
首先要了解加点所给词语的意思,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联系,组织语言后再进行仿写。
1.例句写抬头望看到的景物,“抬头望”是一个动词,紧接着这个动作之后作者进行了自己的心理描写。仿写时,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展开想象,仿写向下望看到的景色,再进行心理描写即可。
2.“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是表现动作的词语,是动作描写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描写人物的动作仿写即可。
10. 爬山前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
11., , ! ?
12. 假日里 黄山天都峰 爸爸和“我” 爬天都峰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
13.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作者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日的是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决心。
10.
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11.
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句子之间,话还没讲完,用逗号。
“哩”这是表示感叹,用感叹号。
表示疑问,在疑问词“吗”后面用问号。
12.
考查了语段内容的理解。
从“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可知,第一段话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是假日里,地点是黄山天都峰,人物有爸爸和“我”,事件是爬天都峰。
考查了句子仿写。写一句点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如:寒假里的一天早上,妈妈带我去北京,爬长城。
13.
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可知,天都峰“高”的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我爬得上去吗?”是疑问句,说明我”在爬天都峰时产生了不自信心理,从侧面衬托了天都峰的“险”。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突出描写天都峰是为了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决心。
14.A
15. 反复 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16.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7.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18.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14.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作用:(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例如:“呜——”火车开动了。(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补充说明。
15.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呵!风筝!全是风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16.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作家作品。
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从“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把大团大团的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可知制作过程是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可知“心醉”是因为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