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三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30分)
1.(2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4时25分是 ,晚上10时是 。
2.(4分)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 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 年,平年每年有 天,闰年每年有 天。
3.(3分)站在操场上,如果你面向南,那么你的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4.(3分)读作 ,它里面有 个,1里面有 个。
5.(1分)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它的一条边长是 厘米.
6.(5分)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1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千米= 米 400厘米= 分米 6千克= 克 角=元
7.(2分)2米38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6元8角写成小数是 元。
8.(1分)三年级有女生84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0人,男生 人。
9.(4分)在横线上填合适的单位。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 教室前面的大黑板长4
我们数学书的面积是3 红红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有20
10.(2分)在横线上填“>”或“<”。
4.5米 3.4米 4.5元 4.9元
11.(1分)如图,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可以表示为 。
12.(2分)一张圆饼平均分成8块,亮亮吃了5块,他吃了这块饼的,这个分数读作 。
二、争当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3.(2分)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任何数也得0. .
14.(2分)商店上午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半停止营业,全天营业时间是13小时30分. .
15.(2分)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相等. .
16.(2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17.(2分)整数一定比小数大.
三、算一算。(共30分)
18.(12分)直接写出得数。
60×12= 40×15= 13×30=
24×30= 9.6﹣8.6= 1﹣0.8=
4.3+3.5= 2.6+2.5= =
﹣= = 1﹣=
19.(12分)用竖式计算。
43×21= 80×29=
57×11= 23×58=
20.(6分)脱式计算。
225+25×28 527﹣216÷6
四、我会统计。(10分)
21.(10分)下面是四年级三班本学期体检视力统计表。
4.2以下 4.3~4.6 4.7~4.9 5.0以上
男生 2 3 7 17
女生 1 4 5 14
(1)视力为 的人数最多有 人。
(2)视力为4.3~4.6的有 人。
(3)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视力低于5.0的女生有 人。
(4)这个班男生人数比女生 (填“多”或“少”)
五、巧手实践。(5分)
22.(5分)(1)测量后,我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它的面积是 ,列式为 .
(2)如果在它上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它的面积,列式计算为 .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23.(7分)商店运来6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18元,这些热水瓶可卖多少元?
24.(7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10块,妈妈吃了2块,爸爸吃了3块,小华吃了4块.爸爸和小华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妈妈比小华少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25.(7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定价5.8元,一本《故事会》定价2.6元,亮亮有10元钱,他各买一本,还剩多少钱?
26.(7分)一艘轮船4小时行16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行多少千米?
27.(7分)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三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30分)
1.【分析】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计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修饰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修饰词语即可。
【解答】解:4+12=16(时)
10+12=22(时)
答: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4时25分是16时25分;晚上10时是22时。
故答案为:16时25分,22时。
【点评】此题是考查普通计时法转化24计时法,属于基础知识和常识性问题,要掌握。
2.【分析】根据平年365天,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366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由此解答。
【解答】解: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 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 闰年,平年每年有 365天,闰年每年有 366天。
故答案为:平,闰,365,366。
【点评】此题考查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白闰年二月份有29天,平年二月份有28天。
3.【分析】你面向南,前面就是南,后面就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可以按这个方位体验一下,据此解答。
【解答】解:站在操场上,如果你面向南,那么你的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故答案为:北;东;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位的辨别,可以按面向南的方位体验更好理解。
4.【分析】读分数时,先读分数的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据此即可读出此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取其中的5份,即5个;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1里面有7份,即7个。
【解答】解:读作六分之五,它里面有5个,1里面有7个。
故答案为:六分之五,5,7。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及读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5.【分析】因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据此可求出它的边长.
【解答】解:因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所以它的边长是4分米,即40厘米.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它的边长,注意边长的单位是厘米.
6.【分析】高级单位平方分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厘米乘进率100;
高级单位千米化低级单位米乘进率1000;
低级单位厘米化高级单位分米除以进率10;
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
高级单位元化低级单位角乘进率10。
【解答】解:
16平方分米=1600平方厘米 6千米=6000米 400厘米=40分米 6千克=6000克 6角=元
故答案为:1600,6000,40,6000,6。
【点评】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7.【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1元=10角,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2米38厘米写成小数是2.38米,6元8角写成小数是6.8元。
故答案为:2.38;6.8。
【点评】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分析】用乘法求出女生人数的2倍是多少人,再减去10,就是男生人数。
【解答】解:84×2﹣10
=168﹣10
=158(人)
答:男生158人。
故答案为:158。
【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和整数减法的实际应用,解答本题的数量关系是:女生人数×2﹣10=男生人数。
9.【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解答】解: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教室前面的大黑板长4米
我们数学书的面积是3平方分米 红红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有20平方米
故答案为:千米,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0.【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
4.5米>3.4米 4.5元<4.9元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11.【分析】把整个图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其中3份涂色,占整个图形的八分之三,用分数表示是。
【解答】解:如图:
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2.【分析】第一空根据分数的意义作答;第二空分数的读法,先读分子,再读分母,中间加“分之”。
【解答】解:一张圆饼平均分成8块,5块是这张圆饼的;
亮亮吃了5块,他吃了这块饼的;
读作:八分之五。
故答案为:,八分之五。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读法,是分数问题的基础,需要熟悉掌握。
二、争当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3.【分析】根据0在乘除法的计算中的计算法则直接判断即可,注意0不能做除数.
【解答】解: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任何非零的数也得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0的特殊运算,要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任何非零的数也得0,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原数,0不能做除数.
14.【分析】先求出上午8时到中午12时一共是多长时间;再求出从中午12时到晚上9时半又是多长时间,然后把这两部分时间加在一起即可.
【解答】解:上午8时到中午12时是4个小时;
中午12时到晚上9时半是9小时30分;
4小时+9小时30分=13小时30分.
故答案为:√.
【点评】也可以把上午8时和晚上9时半都化成24时计时法,然后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15.【分析】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不变,即长方形的面积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相等.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拼组图形时面积不变的掌握情况.
16.【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
所以,原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分数问题的基础,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才能解决能多的分数问题。
17.【分析】因为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所以整数不一定比小数大.
【解答】解:因为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整数部分大的小数要大于比它小的整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做这类题要知道小数的定义,小数有整数部分不一定比小数大,整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看具体的数字.
三、算一算。(共30分)
18.【分析】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
60×12=720 40×15=600 13×30=390
24×30=720 9.6﹣8.6=1 1﹣0.8=0.2
4.3+3.5=7.8 2.6+2.5=5.1 =
﹣= =1 1﹣=
【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19.【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43×21=903
80×29=2320
57×11=627
23×58=1334
【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的笔算,根据其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0.【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解答】解:(1)225+25×28
=225+700
=925
(2)527﹣216÷6
=527﹣36
=491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四、我会统计。(10分)
21.【分析】(1)视力为5.0以上的人数最多,有(17+14)人。
(2)视力为4.3~4.6的有7人。
(3)根据加法的意义,把视力低于5.0的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
(4)首先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分别求出男生、女生人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17+14=31(人)
答:视力为5.0以上的人数最多,有31人。
(2)答:视力为4.3~4.6的有7人。
(3)1+4+5=10(人)
答:视力低于5.0的女生有10人。
(4)2+3+7+17=29(人)
1+3+5+14=24(人)
29>24
答:这个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故答案为:5.0以上、31;7;10;多。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巧手实践。(5分)
22.【分析】(1)利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即可解答;
(2)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的宽,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1)测量可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列式为6×4.
(2)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列式计算为4×4.
故答案为:6厘米,4厘米,24平方厘米,6×4;4×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23.【分析】先用每箱的个数乘上箱数求出运来热水瓶的总个数,再依据总价=数量×单价即可解答。
【解答】解:12×6×18
=72×18
=1296(元)
答:这些热水瓶可卖1296元。
【点评】求出热水瓶总个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是等量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24.【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爸爸吃了,妈妈吃了,小华吃了,把爸爸吃的和小华吃的相加,就是两人共吃了几分之几,用小华吃的减妈妈吃的就是妈妈比小华少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 +=,
答:爸爸和小华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妈妈比小华少吃了这块蛋糕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
25.【分析】根据题意,用总钱数减去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和一本《故事会》的价钱,即可求出剩下的钱数。
【解答】解:10﹣5.8﹣2.6
=4.2﹣2.6
=1.6(元)
答:还剩1.6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也可以先求出两本书花的钱数,再用总钱数减去花的钱数,列式为:10﹣(5.8+2.6)。
26.【分析】首先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天=24小时
160÷4×24
=40×24
=960(千米)
答:一天可行96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7.【分析】比较“两人各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的大小,即可得出谁看得多。
【解答】解:,分子相同,分母小的比较大;
看得多。
【点评】本题考查分数大小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小的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