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礼文化是自西周以来先民创造的文明产物,经先秦儒家的阐释发扬,既塑造了文献经典系统,又形成了礼乐教化传统 从“诗礼”的具体词意上看,“诗”最早指的是《诗经》,如孔 孟 荀等先秦儒家提到的“诗”都是专指《诗经》,但后来,随着诗歌形式和诗歌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逐渐倾向于把类似《诗经》的优雅 隽美的语言,如后人创制的诗词歌赋等,统称为“诗文化” “礼”是先民生活 政治规范的体现,相传后经周公整理并推广,形成一套秩序规则 仪式制度,后来也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诗”是优雅文辞的集中体现,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以优美 典雅的语言来叙事 抒情 言志,表达思想 情感 意志等精神性的东西 从实质上看,“诗”是以优雅 隽永的语言方式来实现对于人心的教化,促进人心的端正化,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在孔子看来,“诗”的最特质就是精神上的端正性,也就是符合儒家伦理价值的正统原则 正因为“诗”代表着儒家价值的正统性,又因为其语言上的优美以及发音上的节奏感,故而可以用来作为推行教化的载体 从《毛诗序》来看,“诗”言志,是用语言将人之“情”与“志”予以外在呈现,以便人们相互理解 交流 最重要的是,“诗”在传达作者意图的同时,还展现着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政教”的意义 如果“诗”仅仅体现个人情感意志的话,就不可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政治意义,正是因为“诗”承载了儒家的政治判断 政治价值 政治关怀,故而能够担当教化的功能 “诗”的优美形式,是为了衬托其表达的政教事业的崇高价值
“礼”是界定上下等级尊卑的人际关系之社会规范,也是一种敬重秩序的生活方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上》) “礼”的确立和维系,意味着社会秩序 生活方式的确立,所谓“礼义立,则贵贱等矣”(《礼记·乐记》) 按照儒家典籍的记载,在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中,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 生老病死,到国家的战争 朝觐 祭祀天地等政治事务,礼乐典章和礼俗仪节都深深参与其中,所谓“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记·祭义》) 儒家将整个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持都寄托在“礼”上,使得“礼”成为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依据 儒家认为,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因循的是礼乐教化,而非更具暴力强制色彩的刑罚措施,则能反映社会秩序的和谐,从维持秩序的角度来说也更为长久而有效
从“诗”“礼”的原初本质来看,“诗”更倾向于以优美的方式发挥教化作用,而“礼”则更倾向于从仪式的形式上发挥规范作用 虽然后代的“诗”转变为一种文艺作品,后代的“礼”也有一些流于形式,但从实质上看,“诗”与“礼”具有鲜明的“悦服人心”“安定秩序”的意义 诗礼之教能够助人“远恶向善”,能够保障差等性的社会秩序,使得人们不至于轻易犯上作乱,切中了人们对于教化与规范 优美与秩序的诉求,故而历代对其追念不已
(摘编自朱承《“诗礼复兴”与回溯传统的社会心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礼文化是文献经典系统和礼乐教化传统,由西周先民创造,后经先秦儒家阐发而形成的
B.“诗”因为具有精神上的端正性特质,承载着儒家价值的正统性,所以能够担当教化的功能
C.儒家认为礼乐教化是建立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它比暴力强制的刑罚措施更长久且有效
D.诗礼之教之所以受到历代推崇,是因为其能悦服人心 安定秩序,契合了人们的理想诉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诗礼文化立论,依次论述了其发展历程 内涵属性以及在日常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B.文章多处引用,目的是论证儒家对诗礼文化的取舍和贡献,同时增强文章权威性和说服力
C.对诗礼文化,文章着重阐释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有着不同特质和发挥着不同功能
D.文章结尾既充分肯定了诗礼文化的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决定着社会秩序 生活方式,因为它在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中无处不在
B.“诗”包括《诗经》和后世创制的诗词歌赋;“礼”是一种体现规范 敬重秩序的生活方式
C.“诗”“礼”虽然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但前者侧重于教化功能,后者以发挥规范作用见长
D.“诗”以优美的形式体现人的“情”与“志”时,也展现了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着教化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特意提到大家关注的“地摊经济”:“西部有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此前,有权威媒体报道,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该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李克强还强调:“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到的3个数字刷屏网络。李克强总理接着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和“高大上”的公司、企业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我们会支持他们的。
(摘自李克强《地摊经济:温暖人心惠及民生》)
材料二: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被限制,没有真正的、完全的合法化。
地摊摊主经营费用低,不用交税。运营成本如此低下的情况下,如果贩卖与正规商店同等质量的产品,就算价格比商场便宜,仍有利可图。正是这样的利益驱动,使得摊主们冒着物品被罚没的危险摆卖。作为消费者,其购买相同质量的产品,肯定倾向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地摊特别适应低收入者阶层的需要,在目前经济前提下,低收入者需要的一般是质量不高,价格实在的产品。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开了土地的农民等去摆卖地摊,为的就是帮补收入。这样的自发的、非正规的就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一般有摆卖地摊的街道会比较热闹与繁荣,廉价的地摊可以吸引消费者前来聚集,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一定程度带动周边正规商铺的人流。不容置疑的是,地摊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良影响又客观存在,比如给交通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产品的质量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摘自360百科《变“堵”为“疏”,释放活力》)
材料三:
过去限制“地摊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市容市貌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文明城市不仅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洁净整齐,更要让全体市民享受到发展红利,对未来前景拥有信心。社会学家王明美认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希望能在城市的规范化与民生实际情况之间去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总理李克强提到的西部城市成都允许占道经营两个月内,直接或间接增加了10万个就业岗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味的小食摊,卫生、噪声和油烟成问题;路边的集市、夜市,容易阻塞交通,而且产品质量难控。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城市管理者。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地摊正名,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小商小贩”。小商也是商,比如,要实现路边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为这些流动摊贩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其次,要对地摊进行必要的资质管理。在有的城市,小商贩不仅有固定的摊位,而且是编造在册的人员。这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平等与保障,引导他们能着眼长远,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还有,公共服务对地摊经济的发展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问题,既地摊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加强服务与治理的契机。城市管理者不妨尝试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引入地摊经济,比如,采用以分片区、分业态和分时段的方式,对地摊经济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餐饮密集处多加强卫生力量,商品销售点提供治安巡查,并加持以公约、自律,共同呵护好地摊经济的发展环境。
总之,对地摊经济既要松绑更要帮扶一程。既要激活“地摊经济”,也要做好“放、管、服”工作,各地政府多行创新之事、务实之举。
(摘编自光明网《做好“放、管、服”,激活“地摊经济”》)
4.下列对材料中“地摊经济”的相关表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政府层面,给地摊经济定了调、正了“名”,指出该经济与其他公司企业一样都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会获得政府的支持。
B.材料二,从专业角度,给地摊经济下了定义,说明地摊经济是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未被城市给予完全合法化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
C.材料二,从需求角度,解说地摊经济的合理性,说明地摊经济会发展良好,其贩卖的都是与正规商店同等质量的产品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D.材料三,从发展角度,给地摊经济指明了方向,指出文明城市不仅要表面光鲜洁净亮丽,而且要让市民享受到发展红利对未来前景拥有信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均年收入3万元人民币,还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均年收入低,是放开地摊经济的直接原因。
B.在城市的规范化与民生实际情况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这既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C.只要为所有地摊经济正名并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就可以实现地摊经济效益最大化。
D.城市管理者可以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分片区、分业态、分时段等方式引入过来,就可以有效提高地摊经济的发展质量。
6.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地摊经济的优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鸽子
韩信
舅舅搬来我家时,只带来了一大笼鸽子。妈妈说舅舅是念过大学的,说错了话,现在工作没了,老婆没了,啥都没了。舅舅却不难过,他总是笑着说他还有鸽子。
舅舅说他喂的鸽子霸道惨了。那只没有一点儿杂毛的灰鸽子,有人把它带到几千公里远的天安门去放,它飞呀飞呀,飞过了一座高得不得了的秦岭大山,飞了大半个月硬是飞了回来。那人出了好多钱买那只灰鸽子。舅舅说他不卖。他只卖灰鸽子的儿子和孙子。我说,舅舅坏惨了。
经常有人来找舅舅。他们拿一个拇指大的望远镜,用一只眼睛对着鸽子的眼睛看,还看了老半天。我好几次要拿他们的拇指望远镜,想看看远山,照照天空,他们都不干。这些大人真小气。
买鸽子的人坐在我的小板凳上,把舅舅那个比我脑壳还大的瓷盅盅里的茶水都喝干了,才买走一两只鸽子。我巴不得他们买舅舅的鸽子,这样我就能得到两分钱买红苕麻糖了。
舅舅把卖鸽子的钱交给妈妈。他说他的亲人只有我妈妈和我们四姊妹了。有了舅舅的鸽子,我们姊妹几个就有了新衣服穿。舅舅看着我们有新衣服穿,会开心地笑。
好景不长,舅舅的鸽子闯了祸,而且闯了大祸。
那天,太阳很大,把二婆土里的曲蟮(蚯蚓})都晒到土上面来了。我捉了几条,爬上舅舅睡觉的小阁楼。
舅舅的床边有一个鸽笼,比舅舅的木床还要高大。床对面是那个低矮的窗子。舅舅把窗门用木棍撑上去,鸽子就从窗口飞进飞出。窗户外面是二婆家的厨房房顶。一下雨,房顶的水全流到二婆的菜地里。
我把曲蟮放在二婆厨房房顶的青瓦上。鸽子在我家的房梁上,散开翅膀,伸着小舌头,就是不下来吃我的曲蟮。
于是。我端来一个小板凳,站在上面,把曲蟮往鸽子扎堆的近处放。
不知怎么回事,我滚出了窗口,顺着二婆家厨房的青瓦,滚到了二婆的菜地里。我连叫都没有叫一声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后来大人们不断议论中我听到的。
“哪个遭千刀的又用石头砸我的厨房?”没看见二婆,二婆的声音就从厨房里传出来。二婆迈着她那双跟我的鞋一样大的尖尖脚,一溜烟儿转到厨房背后。”乖乖呀,是我的小蛮孙滚下来了,这可郎个得了?快来人呀,救人呀!”
二婆的尖叫声把邻居们都惊了出来。在七嘴八舌的声音里,哥哥姐姐们抱起我就往医院跑。
被我吓飞了的鸽子在天上盘旋了两圈又飞了回来,站到房梁上不停地”咕咕咕”,欢快得很。
“遭千刀的鸽子,前几次刨烂了我的瓦,这次又害了我小蛮孙,看我不打死你!”二婆抓起旁边的晾衣竹竿,抖掉竹竿上晾晒的衣服,就向房梁上的鸽群挥舞。
舅舅心痛他的鸽子,跑过去阻拦,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恰好倒在二婆身上,把二婆压在土里。
“钟科学打人啰,钟科学打死人啰!”
围观的叔婶赶紧去把舅舅拉起来,二婆却死死拉住舅舅不放,嘴里不停地喊”钟科学打死人”。
这时,公路上跑下一队红卫兵,戴着红袖章,手拿钢钎手榴弹:”谁在打人,谁敢打人?”
“一个青壮年,敢打老太婆,抓起来!”
“还戴着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臭老九,抓起来!抓起来!”
不由分说,这群人把舅舅抓走了。
“今天街上到处在抓人,我们男人是不能出去要人了,大嫂去看看吧。”二叔焦急地对妈妈说。
妈妈一会儿就跑回来,”扑通”一声跪在已被扶坐在石凳上的二婆面前:”二娘,不好了,科学现在跪在公路上,怕是要被枪毙了。”
缓过神来的二婆,”嗖”的一声站起来,抓起墙边赶鸡鸭的竹响,将那双尖尖脚迈得飞快,几步蹿到公路上,朝跪着的舅舅背上打了两竹响。
“好你个钟科学,还敢打你二娘!”“
“二娘,我没有。”
“还敢犟嘴?”二婆又朝舅舅背上打了两竹响。
“二娘,您打嘛,我错了。”
“走,回家去给我跪三天。”二婆生着气把舅舅拉起就走。
那些戴红袖章拿着钢钎端着枪的叔叔阿姨,一时间看傻了眼,谁也没有阻拦二婆。根据妈妈的要求,舅舅第二天就把鸽子全部卖掉了。
舅舅卖出去的鸽子,有几只飞回来了好多次。舅舅都把它们送还给新主人。那只没有一点儿杂毛的灰鸽子,几个月后又飞了回来。舅舅含着泪水对它的新主人说,听说鸽子喝了隔夜茶就不认路了,你回去喂它点儿隔夜茶吧,它就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出版》2016年第2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鸽子飞得远,记性好的特点,旨在表达“我”对舅舅高超养鸽技术的敬佩。
B.红卫兵巡街抓人这一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反映了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舅舅的个人遭际与时代风潮紧密地连接起来。
C.小说中的二婆性格泼辣,不分青红皂白害得舅舅被抓,但后来拿竹响当众打舅舅,却不是得理不饶人,而是为了解救舅舅,可见其善良。
D.“舅舅坏惨了!”“这可郎个得了?”“知识分子臭老九”等具有生活气息、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语言有助于小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8.小说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9.“鸽子”这一意象,既是理解舅舅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纄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轲也。”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B.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C.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D.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三公之一,是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以后除秦朝外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B.顿首:古代跪叩礼仪,跪地,头短暂触地即起。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太牢:古代诸侯、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圈,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皇帝:文中秦皇帝指统一天下后的的秦王嬴政。他创造了“皇帝”一词,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丹怀有公心和私仇。他说燕秦不两立的原因,一是担忧燕国被秦吞并,二是怨恨做人质时欺侮他的秦王。
B.燕丹有抗秦的勇气,敢收留秦之叛将樊将军;但没有抗秦的正确谋略,嫌太傅“西约南连北讲”的策略太旷日持久,因而派遣荆轲去刺秦。
C.燕丹为人仁慈,没有听从太傅的建议将樊将军灭口,能为田光之死痛哭流涕;礼贤下士,能为田光、荆轲行跪拜礼;对秦国的贪欲和燕国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
D.燕丹与荆轲一样,都有以微弱的自身与强大的对方抗争的宁死不屈的精神。选文是课文《荆轲刺秦王》的前传和后记。课文中荆轲死前“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说辞照应了选文“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一句。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l4~15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①惊。
注:①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官舍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委婉别致。
15.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其“乞物”艺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要“活到老,学到老”;“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每个人在本性上没有差别。
(2)《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爱孩子的表现;“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对自己个人从师的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基本 了冷战后的发展趋势,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发展,而且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普遍实现了较快增长,新兴国家日益成为经济新秀,而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发达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低迷,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率先摆脱危机影响,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而且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主体。( ),改革原有的国际金融制度 地提上日程。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应时而生,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 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 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持续 顺理成章 一体化 提议
B.持续 理所当然 全球化 提议
C.延续 理所当然 全球化 倡议
D.延续 顺理成章 一体化 倡议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治理中,新兴国家将更好地发挥作用
B.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
C.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兴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和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D.在全球金融治理和世界经济中,新兴国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
B.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发展,但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
C.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
D.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发展,同时各国以极不均衡速度发展。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本题共2小题,11分)
说到疫苗研发,中国人可是当之无愧的行家。武侠小说中常会出现以毒攻毒的情形,艺术来源于生活,“以毒攻毒”并非武侠小说的胡编乱造,而是① 。“以毒攻毒”的治疗观念有了,谁记载了临床报告呢?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东晋葛洪所写的号称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的医学名著《肘后备急方》。最初的“以毒攻毒”是用来② ,治疗方案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是古人的生活经验,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疾病,只好“先发制人”,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捣碎、研磨,打造成类似药丸或药膏等形态后,或敷在患处,或用其他办法让身体吸收,这恐怕就是③ 。
你一定觉得古人这种“疫苗研制法”原始、血腥,毫无科学道理。其实不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19世纪末研究狂犬疫苗时,先是采用体外培养以获取狂犬病病毒,但均以失败告终。他只好在被感染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提取出组织,再将这些组织接种到家兔的脑里,经过处理后,制作成狂犬病疫苗。假如葛洪那时还活着,肯定会对巴斯德叹息道:“我早就提供过作业的标准答案了!你偏不信!”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他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耗时6天5夜,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上海到达北京。
有人说,坐高铁、飞机更加高效快捷,这样坐公交车完全是浪费时间,大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人说通过坐公交车旅行,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研学,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经历;还有人为这位同学的勇气点赞,认为他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缜密的计划完成了这趟旅途……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B
6.优势:(1)可以增加人民的收入;(2)可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3)可以缓解国家就业压力:(4)可以盘活国家经济。
劣势:(1)影响市容市貌;(2)产品质量难以保证;(3)影响市场秩序;(4)影响城市交通。
7.A
8.①用“我”来讲述舅舅与鸽子的故事,更真实可信,拉近了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②用“我”来叙述故事,采用的是进行时态,叙述的节奏就是故事发展的节奏,时刻牵动读者心弦;③“我”来叙述,采用的是有限视角,给读者以想象空间。比如“我”对舅舅过去的了解来自母亲的简单描述,这样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推测与思考;④小说以“我”这一孩童的视角来叙事,有助于读者透过孩童的眼光来洞见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世事人情。
9.舅舅层面:①鸽子承载着舅舅的坎坷人生。只有一笼鸽子的舅舅还是无奈卖掉了鸽子,鸽子隐藏着一段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的苦难经历;鸽子是舅舅的精神寄托和品质化身。鸽子恋主,舅舅重情。鸽子既是舅舅的生活希望,又映衬着舅舅的形象。
主旨层面:鸽子有情,人却无情。引发人们对特定时代背景下人性扭曲、人情冷漠的反思。
10.C 11.C 12.C
13.(1)因此(这就像)委弃肉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一定不能甩掉(避免)了!
(2)田先生不知道我没有本事,让(您)能够来到(我)面前,希望(您)有教导的(话)(给我说)。这是上天以此来哀怜燕国,(表明)不抛弃他的后代。
14.B
15.(1)想象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的助人之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2)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
(3)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以环境之雅衬托并赞赏了友人高洁的品格,博得友人的好感。
(4)“却愁食实凤凰惊”以诚恳的带有歉意的态度,赢得友人的赞同。
16.学不可以已 君子生非异也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17.D 18.B 19.C
20.【示例】①中国古代的治疗观;②治疗狂犬病的;③最原始的疫苗研发。
21.【示例】中国古代的狂犬病疫苗研制法虽然给人原始、血腥甚至毫无科学道理的感觉,但之后被法国微生物学家的科学研究证明是可行的。
22.略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