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年闰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给学生们读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大家读懂题意,猜一猜答案?
2、解释:如果能集中精力地听好这一堂课,通过本堂课,你们一定能解决前面提出的这些问题,那么你们对这堂课有没有兴趣,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好好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复习进行导入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①师:一年有多少个月?(让学生回答) 生:12个月
2、一年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分别说出来?
生:大月有7个, 1月 3月 5月 7月 8月 10月 12月。
小月有4个,4月 6月 9月 和11月。
3、一年有12个月,这里大月小月加起来有12个月吗?
(让学生找出2月份)
三、新授知识、实践感悟
1、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大月小月加起来只有11个月,还差哪个月呢? 生:2月 师:对,就差2月份。那么2月份的天数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那究竟是多少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直接跟2月份有关系的内容 即平年和闰年,同时在黑板上写本科的课题:平年和闰年
2、首先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个知识点,请看屏幕。
规定1 好好解释闰年的第一条规定来历: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365天为一年,每年都会多出来大约6小时,到第四年多出来的24小时也就是一天,因此这一年就要多算一天,而二月的天数最少,这样就在二月加上,闰年的二月就有29天。
3、接着看2016年 2017年二月份的日历,继续观察。
①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
②接着讲规定2 2月只有28天的年份为平年, 有29天的年份为闰年。(多读两遍让学生记一下)
4、①前面在规定一中讲到,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天多一点的时间,如果我们算365天为一年,这一年就叫平年,那么平年的365天是怎么得来的呢?
分析:7个大月 31×7=217天 4个小月 30×4=120天
再加上2月28天。即217+120+28=365天
②师生共同:那么闰年一年就366天
5、①我们接着观察公历2000年到2008年的2月的天数,你能说一说哪些年是闰年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闰年 平年 平年 平年 闰年 平年 平年 平年 闰年 平年 平年 平年 闰年
不错,2000年、2004年、2008和2012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所以规定: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学生齐读一遍)
②观察上面这些闰年的年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出示答案:一般来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③接着观察:
2001÷4=500……1 平年 2003÷4=500……3 平年
2004÷4=501 闰年 1990÷4=497……2 平年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2001 2003 1990这些年不能被4整除,这些年是平年,2004年能被4整除,所以2004年是闰年。
老师质疑:“通常” 和“一般”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介绍闰年的第二条规定来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每年多出来的5时48分46秒,看成6时之后,每年就多算了11分14秒……积少成多,400年多算的就接近3天时间呢!本来整百数肯定是4的倍数的,现在要在100年、200年、300年把多算三天还掉,到400的倍数才可以是闰年,如果不是400的倍数,那就只能是平年。因此民间就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学生齐读一遍)
四、应用扩展、形成技能。
1、看看下面这些年,哪些年是闰年?
1949 1976 1985 1900 2024
特别强调:1900年是100倍数的年份,必须要用400来除,不能用4来除。 1900÷400=4……300,所以1900年是平年。
判断题:(师生共同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第13 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完成练习。
爷爷的生日? 2、爷爷当时多大年纪? 3、当爷爷过他 的第17个生日时,他是多少岁数的人。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
一般365天 平年(二月28天)
公历年份÷4 整百年÷400 (有余数)
特殊366天 闰年(二月28天)
公历年份÷4 整百年÷400 (无余数)
七、教学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平年、闰年有关的知识;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实践,培养比较、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我首先出示2000-2008年2月的天数,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那么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并结合知识点、规定12,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此时发现学生有些糊涂了,于是,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补充,利用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实际时间365天48分46秒进行估算、计算,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这句话中“一般”的含义,除了这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听得很认真,不时疑惑,不时顿悟,不时惊喜。理解了以上两句话,什么时候除以4,什么时候除以400,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判断平年和闰年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有困难,不能快速计算出结果有没有余数,于是我让学生试着用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和四位数除以4比较,发现虽然答案不一样,但是有没有余数这种情况是一样,既然只要判断结果有没有余数,那我们只要用后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那一年就是平年,没有余数的那一年就是闰年。而整百数除以400,只要用前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熟悉,典型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兴趣。尊重学生,合理引导,适时讲解。这是本节课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