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课件 (2课时课件+3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课件 (2课时课件+3份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11 22:43:58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新课导入
实验证明,碳酸钠可与盐酸、硫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发生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 2NaCl+CO2↑+H2O
Na2CO3+H2SO4 Na2SO4+CO2↑+H2O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2CO3+BaCl2 BaCO3↓+2NaCl
这些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探索新知
复分解反应
一、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
CuSO4溶液+NaOH溶液 CuSO4溶液+BaCl2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点击播放
CuSO4溶液+NaOH溶液 CuSO4溶液+BaCl2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CuSO4+2NaOH=
Cu(OH)2↓+Na2SO4
CuSO4+BaCl2=
BaSO4↓+CuCl2
酸碱盐之间是否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并不是任何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从微观角度看Na2CO3与HCl的反应:
NaOH和稀HCl
Cl-
H+
Na+
OH-
H2O
Cl-
H+
Na+
CO3-
Cl-
H+
Ba2+
SO42-
BaSO4
Na2CO3和稀HCl
Na+
CO2
BaCl2和稀H2SO4
Cl-
H+
生成水
生成气体和水
生成沉淀
Cl-
H+
H2O


因此,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碱或盐、不稳定的酸(分解放出气体)或水。
盐和碱的溶解性:
难溶记四盐:AgCl、BaSO4、CaCO3、BaCO3
易溶记三碱:NaOH、KOH、Ba(OH)2
微溶记三物:Ca(OH)2、CaSO4、Ag2SO4
都溶记四类:钾、钠、铵盐、硝酸盐
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
A. H2SO4 Na2CO3 KOH
B. MgCl2 CuSO4 NaNO3
C. AgNO3 BaCl2 K2SO4
D. HCl K2CO3 NaNO3
B
练习
盐的化学性质
一、
1. 盐 + 金属→盐 + 金属
如:Fe + CuSO4=Cu + FeSO4
Cu + 2AgNO3=2Ag + Cu(NO3)2
(前置后,盐溶液)
(湿法冶金)
2. 盐 + 酸→盐 + 酸
如: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CO3 + CaCl2 = CaCO3↓ + 2HCl(×)
Na2SO4 + 2HCl = 2NaCl + H2SO4(×)
3. 盐 + 碱→盐 + 碱
如: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Na2CO3 +Ca(OH)2= 2NaOH + CaCO3↓(√)
NaOH + KCl = NaCl + KOH(×)
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即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如:AgNO3+NaCl==AgCl↓+NaNO3(√)
BaCl2 + Na2SO4=BaSO4↓+ 2NaCl(√)
BaCO3 + Na2SO4=BaSO4↓+ Na2CO3(×)
4. 盐 + 盐→盐 + 盐
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随堂演练
1.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H2SO4 + Ca(OH)2 = CaSO4 + 2H2O
B.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1
C. 2HC1 + Fe = FeCl2 + H2 ↑
D. 2HC1 + CaCO3 = CaCl2 + CO2 ↑ +H2O
C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滤纸上肯定有两种不溶物的是( )
A. Ca(NO3)2 CaCl2 Na2CO3
B. CuSO4 Cu(NO3)2 Ba(OH)2
C. NaOH KCl Ba(NO3)2
D. FeCl3 KOH BaCl2
B
3.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没有反应现象发生的是( ) A. CuSO4 Na2CO3 稀硫酸
B. NaOH Ba(NO3)2 稀盐酸
C. MgSO4 NaCl Ca(OH)2
D. BaCl2 KNO3 AgNO3
B
4. 小明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 HCl、NaOH、Na2SO3
B. KNO3、ZnCl2、FeCl2
C. AgNO3、H2SO4、NaCl
D. NaOH、Na2CO3、NaCl
D
课堂小结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碱或盐、不稳定的酸(分解放出气体)或水。
1. 盐 + 金属→盐 + 金属
2. 盐 + 酸→盐 + 酸
3. 盐 + 碱→盐 + 碱
4. 盐 + 盐→盐 + 盐
盐的化学性质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共38张PPT)
第1课时 氨碱法制纯碱 纯碱的性质
第三节 海水制碱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新课导入
纯碱或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钠)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
探索新知
氨碱法制纯碱
一、
由NaCl转变为Na2CO3,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用NaCl制Na2CO3,还需要什么原料?
想一想
制取物质时要遵循的几条原则
原料来源是否丰富、易得?价格是否低廉?
工艺流程及设备是否简单?
生产过程是否安全?
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NaHCO3)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盐水
氨碱法制纯碱流程图
精制
饱和食盐水
饱和氨盐水
碳酸化
碳酸氢钠
吸氨
过滤、热解
纯碱
饱和食盐水
通NH3
氨盐水
燃烧
CO2
Na2CO3
Ca(OH)2

NH3
废液NaCl、CaCl2
石灰石
燃烧
CO2
CaO
过滤、洗涤
通CO2
沉淀NaHCO3
滤液NH4Cl、NaCl
Ca(OH)2
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
CaO+H2O Ca(OH)2
2NaHCO3 Na2CO3+ H2O+ CO2↑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1.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氨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显碱性,促进CO2的吸收。
2. 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溶解度(g/100g水)
相同温度下NaHCO3比NH4Cl溶解度小,所以NaHCO3先析出。
NaHCO3
HH4Cl
分析氨碱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
原料经济易得
CO2和NH3可回收利用
能连续生产
缺点:
回收氨时产生的大量CaCl2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1890-1974)
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 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
饱和食盐水
通NH3
氨盐水
过滤、洗涤
通CO2
沉淀NaHCO3
滤液NH4Cl
NaCl
燃烧
CO2
Na2CO3
合成氨工厂
NH3
CO2
NH4Cl
饱和食盐水
加NaCl细粉
通NH3
冷却、过滤、洗涤、干燥
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 H2O+ CO2↑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NH4HCO3+NaCl NH4Cl+NaHCO3
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纯碱在通常情况下为______粉末,____溶于水,水溶液显____性。
白色


纯碱在工业生产中用途极广,如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纯碱还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
纯碱
玻璃生产
造纸
纺织印染
洗涤
粗盐精制
纯碱的应用
石油精炼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_,又称酸式碳酸钠,通常是______粉末状晶体,____溶于水,受热____分解。
小苏打
白色


在灭火器里,它是二氧化碳发生剂;在食品工业上,它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制造饮料时,它是一种常用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 。
食品
碳酸氢钠的应用
灭火器
碳酸饮料
胃药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溶液酸碱性
热稳定性
用途
Na2CO3
NaHCO3
纯碱、苏打
小苏打、酸式碳酸钠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可溶
显碱性
灭火器、制饮料、发酵粉、治疗胃酸
石油精炼、洗涤剂、制造玻璃等。
易溶
显弱碱性
受热不易分解
受热易分解
纯碱的性质
二、




实验 1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后振荡,观察其溶解情况。再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碳酸钠______溶于水,溶液显______性。
溶液变红色


实验 2
与酸反应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观察现象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生成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2HCl 2NaCl+CO2↑+H2O
思考: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生成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H2SO4 Na2SO4+CO2↑+H2O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 3
与氢氧化钙反应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Ca(OH)2 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实验 4
与氯化钡反应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BaCl2 BaCO3↓+2NaCl
随堂演练
1.“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NaCl+NH3+CO2+X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 H2O+ CO2↑

NH4HCO3+NaCl NH4Cl+NaHCO3



请回答:
(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NH4Cl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
-3
加热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2.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工艺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的原因是( )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大
D.为了增大NaHCO3的溶解度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有食盐和石灰石
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
C.向氨盐水中通入CO2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
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
A
4.图1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牌发酵粉
【主要成分】NaHCO3、酒石酸
【用途】面粉发酵,焙制糕点
【用法】取本品适量加水溶解与面团揉和或直接与面团揉和后加热
图 1
图 2
【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固 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假设猜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 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
NaHCO3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NaHCO3能与酸反应
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
【实验小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__;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CO2=CaCO3↓+H2O
Na2CO3
加热
2NaHCO3 = Na2CO3+H2O+CO2↑

课堂小结
氨碱法制纯碱
改进
侯氏制碱法
碳酸钠能与大多数酸及某些碱、盐发生反应。
纯碱和小苏打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用途。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