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1 22: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我国抗疫成功体现了什么制度的优势?
2020年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
各国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中国何以
取得世所罕见的防控效率?原因种种,其中制
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
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其多方面显著优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充分彰显。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
抗疫凸显中国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性质?
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国家依法实行的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而言。
基本要素是民主、工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
劳动资源、工具
(如土地、厂房、机器、耕畜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我国表现为生产资料由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1956):一化三改
“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是指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即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两个历史事件的关系:由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它们也是相互促进的。
第5课
三大改造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方式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方式
说出材料反映了土改后的农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材料二 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问题
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
分散:一家一户、缺乏生产物资、水利问题,自然灾害;
落后: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
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怎么办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必要性)
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需求。
2、改造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土地、农具入股,成为集体财产
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
检查入股农具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太分散
很脆弱
要集中
农业生产合作社
机械生产
集体经营
分散
合作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社成员可以……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公有制
私有制
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1953年-1956年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则
自愿互利
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时间
过程
原则
结果
方式
目的
3、概况
模范生产小组
4.意义: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是指近代中国剪刀行业中的两名“状元”。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导下,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大力支持。此时,已经逐渐式微的王麻子刀剪店如枯木逢春。1956年,北京68家刀剪作坊联合在一起,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王麻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年,北京市命名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注册“王麻子”商标。就在同一时期,杭州制剪生产合作社恢复“张小泉”称号,改名杭州张小泉剪刀生产合作社并建起了新工厂。王麻子、张小泉,两把剪刀的变迁,生动阐释了成功进行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拓展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方式
结果
性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必要性)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②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③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保定市私营百货业的工商业者踊跃签名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市工商业者家属代表写保证书表示拥护私营
公私合营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954年—1956年
2、目的
3、时间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公”指国家
“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何为“公私合营”?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资本家所有(私有)

合作
赎买
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和平赎买(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方式
5、创举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国内外。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接受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改造过程
1953年底以前,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4年到1955年夏,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秋到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6、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司合营的高潮。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私营工商业
思考: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全行业公私合营
1
2
意义
3
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①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底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内容 原则 (方式) 形式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意义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愿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愿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 造 公私 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存在剥削)改造为全民所有制(消灭了剥削)
一五计划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