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练习:8.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2.把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溶液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质量增加 ④溶液质量减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作为中学生应当积极倡导。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实际上是含铜和锌的合金,对于真假金元宝的鉴别,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火烧 B.看颜色 C.测密度 D.加入稀硫酸
4.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A.H2SO4 B.HCl C.CuSO4 D.NaCl
5.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AgNO3=2Ag+R(NO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R可能是铝
C.金属活动性R> Ag D.R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g镁和5g锌,镁和锌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左右摆动,不能停止
7.烧杯中盛有稀盐酸,现向烧杯中加一小块铁片,待铁片消失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原有的稀盐酸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化难以判断
8.等质量的锌、铁、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A.Zn>Fe>Mg B.Mg>Fe>Zn
C.Fe>Zn>Mg D.Zn=Fe=Mg
9.收藏家收藏清末的铝器,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氧化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10.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D.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物质是杂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A.Zn(Fe)——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B.CuO(C)——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C.CO(CO2)——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D.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12.从金属冶炼的历史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此先后顺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
1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 6H2O固体和CoCl2溶液都是粉红色的.
(1)将滤纸放入 CoCl2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将干燥的粉红色滤纸用酒精灯小 心烘烤,滤纸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色,烘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将金属钴投入稀硫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H2SO4=CoSO4+H2↑.预测实验现象___.
14.我们已经知道,常见金属活动性可排成如下顺序:K,Ca,Na,Mg, ,Zn,Fe,Sn,Pb,(H),Cu,Hg,Ag,Pt,Au
(1)空白处的金属的元素符号为___;
(2)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若有气泡胃出,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是___;若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
15.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钴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6H2O固体和CoCl2溶液都是粉红色的。将滤纸放入CoCl2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将干燥的粉红色滤纸用酒精灯小心烘烤,滤纸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色,烘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金属钴投入稀硫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H2SO4=CoSO4+H2↑。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6.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均已关闭。
内容 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
Ⅰ.打开,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Ⅱ.在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Ⅰ.A(容积35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B中装满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 Ⅱ.打开和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关闭,打开、,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左侧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
(3)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
17.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 Br2+2KI=2KBr+I2; 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
A C12+2NaI = 2NaCl+I2
B I2+2KBr = 2KI+Br2
C Br2+Na2S = 2NaBr+S↓
D C12+K2S = 2KCl+S↓
18.清洗、干燥后的黄铜渣中含Zn 14%,ZnO 31%、Cu 50%、CuO 5%。处理黄铜渣可制得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Ⅱ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请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Ⅰ、Ⅱ中的操作均含有 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3)通过Ⅰ所得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1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金属性质的探究。
(1)若装置A中盛放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B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装置B中金属片和溶液中的溶质应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写出一组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B
6.A
7.A
8.B
9.D
10.C
11.A
12.C
13. CoCl2 6H2OCoCl2+6H2O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粉红色
14. Al Fe、Cu、Ag Fe2+
15. CoO Co2O3 CoCl2·6H2O ====CoCl2 + 6H2O; 固体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16.(1)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Zn + H2SO4 = ZnSO4+ H2↑;打开K2、K3,关闭K1;(3)50
17.B
18. Zn+ H2SO4===ZnSO4 + H2↑(或CuSO4+Zn===Cu+ZnSO4) 过滤 Cu
19. 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Ag、CuSO4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