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20: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3.拉美地区有很多地方直接以“救世主”(Salvador)为名,如萨尔瓦多(EI Salvador)及其首都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阿根廷的圣萨尔瓦多-德胡胡伊(SanSSalvador de Jujuy)、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岛(San Salvador Island)等。这反映出拉美地区( )
A.深受欧洲殖民运动的影响 B.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
C.天主教信仰成为全民共识 D.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
4.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提出,本会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 “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5.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6.到1885年,欧洲各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实际控制的土地占非洲大陆的30%不到。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以外,几乎整个非洲彻底沦为殖民地。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 B.欧洲各国侧重商品输出
C.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 D.交通工具取得巨大突破
7.1884年,英、法、德等国就非洲殖民地问题在柏林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一决定( )
A.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C.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8.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体表现在( )
①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③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④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9.18世纪中叶,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为标榜其“开明专制”,在西班牙本土及海外殖民地推行改革,鼓励殖民地的工矿业发展、支持启蒙思想在墨西哥的传播,不断向殖民地摊派苛捐杂税,以满足和英国争霸的需要。由此可推知,卡洛斯三世的改革( )
A.客观上加速了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 B.受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C.是西班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冲击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10.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11.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12.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末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
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 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第一个阶段持续时间很短,以1881年法国占领突尼斯开始,以次年英国占领埃及结束。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从1882年到1898年。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非洲大陆。首先,他们关注的是刚果和中非其他地区(1882﹣1885年),接着又关注东非。1885﹣1890年间东非始终排在欧洲人的议事日程上。后来,欧洲人又把注意力转向西非,1890﹣1898年西非被瓜分完毕。最后一个阶段(1898﹣1902年)有两个战略问题待解决:为了控制尼罗河进行的战斗,这次战斗是1898年的法绍达危机的关键时刻;布尔人(荷兰移民的后代)和英国在南非发生了战斗,这最终引发1899﹣1902年的英国与布尔人的战争(第二次布尔战争)。
——摘编自【荷】H.L.韦瑟林《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非洲大多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暴露无遗。在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的边界均是欧洲殖民者人为划定的,即先进行所谓“地图上作业”,再去占领。这使民族传统的聚居区遭到割裂,导致了非洲国家彼此间的边界纠纷和冲突不断。非洲国家独立后沿袭继承的是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内部缺乏凝聚力,造成许多国家动乱不已。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成为独立后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大障碍。殖民地时期,非洲的经济以出口西方列强需要的两种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其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扼杀,更没有现代工业都是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可知西班牙通过殖民活动,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水平高,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从材料反映的“大人”“先生”“老爷”和“恩主”的称呼来看,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说法片面,欧洲国家并非仅靠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殖民扩张活动对拉美地区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代拉美地区不少城市甚至是国家,直接以“救世主”(Salvador)命名,反映出这一地区深受欧洲殖民者文化殖民和宗教传播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拉美人民并不信奉天主教,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排除;地名相似不能说明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可以看出,亚洲许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故A项错误;联合斗争并非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故C项错误;在日本成立“亚洲和亲会”并不能就此说明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手段与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相比更加多样化,其主要原因是亚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A正确;殖民主义的压迫下各州人民都有反抗精神,而不是只有亚洲人民反抗,B错误;人口众多地形复杂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国家众多面积最大也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扩张,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接近形成,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是根本原因,故C正确;A是结果,排除;B说法片面,排除;交通工具的发展只是条件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故排除D。故选:C。
7.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英、法、德等西方殖民国家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再进行占领,该做法在殖民国家之间减少了冲突和摩擦,形成了共同瓜分世界的格局,从而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故选C;“消除了矛盾”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在世界殖民体系中英国占据了优势地位,霸主地位并未动摇,排除B;世界格局的改变是在二战以后,此时这一决定并未改变世界格局,排除D。故选C。
8.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主要表现在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A项、C项;因为③符合题意,所以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卡洛斯三世的改革措施推动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加上其残酷的殖民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这些在客观上加速了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故选A;拿破仑对外战争发生在19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对殖民地的政策,而不是西班牙本国的情况,故排除C;早在16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西班牙便走向衰落,18世纪卡洛斯三世的改革并未冲击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故排除D。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等信息说明,孙中山不是主张不再走资产阶级革命的路,而是要将资产阶级革命(即政治革命)与解决民众生活问题(即社会革命)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二次革命,故D正确,排除AC;孙中山是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不可能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故B错误。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政治机构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故选D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甲午战争使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追求制度变革的表现,排除C项。
13.答案:(1)特点:阶段性特征明显;参与国逐渐增多;空间不断转移;争夺日趋激烈。
(2)建议: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加强区域团结与合作;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坚持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