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会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拨时间、画时间等活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准确表达。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 师:老师每天是6点起床的,你是几点起床的
2. 师:时间和我们密切相关,认识钟表,会看时间,我们就能更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了。
2、借助肢体,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呀?
2、反馈交流,深入认识钟面
(1)数(点)
师:有哪些数呢?(1-12)
用手臂做指针,一起来指一指每一个的位置吧!(12、6、3、9)(1-12)
师:老师这里有个钟面,你能够在钟面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吗?学生说,老师写。
(2)时针、分针
师:你知道哪一个是时针,哪一个是分针吗?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师:一起和分针喝时针打个招呼。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分针长、时针短。
(3)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呢?比划一下。(1-12)
3、小结
师:通过刚刚仔细的观察,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
三、结合生活、认识整时
1、会看整时,规范语言
(1)7时
师:每天老师就在这个时间从家里出发来上班了,你知道是几点吗?你是怎样想的?
(规范说法:数学中,把7点叫做“7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由3个学生补充完善,再齐读,贴板、再开一组小火车)
师:7时”,也可以用电子计时“7:00”
2、尝试练习,提炼方法
作业纸:出示钟面,用两种方法表示。(8时,3时,6时)
写好的同学,选一个钟面说说我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
交流反馈,教师板贴。
观察4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
小结并贴板: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揭题:认识整时)
四、多样练习,解决重难点
(1)拨一拨 4时、11时、6时、( )时
学生介绍拨法,最后一个重点渗透12时,并区分6时和12时。
(2)画一画 5时、9时、( )时
最后一个,可以让学生看钟面猜时间,也可以用语言描述猜时间。
(3)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一说,小明在**时间做什么?
交流反馈,重点提问:小明在9点干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在看书?有人说在睡觉呢?
师:一天中有2个12时,我们一起跟着小明来感受一下吧!
五、总结整理,回顾知识。
(1)通过这节课快乐的数学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老师送大家两句话,珍惜时间。
(3)生活中还有很多钟表,我们一起来欣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