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内容。
2. 感受诗歌中对“力”的赞美,体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 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精神。
素养目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 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太阳礼赞》《炉中煤》《静夜》《天上的街市》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孔雀胆》《蔡文姬》。
作者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实则抒写对“力”的赞美。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 年9、10 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资料链接
诗集《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收入1919 年到1921 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如《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笔立山头展望》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女神》在艺术风格上总体表现出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主要是通过自我来表现的。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感情时,常常是直接地倾诉,既不着意客观的描写,也不顾及读者的接受能力,一任感情的发泄,用感情去冲撞、震撼、感染读者的心灵,以引起共鸣。
主要特征有:① 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来表现自我,如《天狗》;② 通过理想化自我形象的塑造来表现自我,如《梅花树下醉歌》;③ 通过借助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寄托理想,表现自我,如《凤凰涅槃》;④ 通过丰富的想象、绮丽的色彩来表现自我,如《日暮的婚筵》;⑤ 通过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来表现自我,如《女神之再生》。
课文探究
1.诗歌开头三句,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图画。
2.“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运用排比手法为“毁坏”呐喊,为“创造”呼号,为“努力”着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吭高歌!
3. 诗歌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哟!”是如何赞美“力”的?
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力的绘画”指展现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是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
内容小结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景
情
白云怒涌
海涛汹涌
毁坏、创造、努力
赞美、颂扬“力”
摧毁旧世界
创造新生活
主题归纳
诗歌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概,想象一个巨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由此心生对力的赞美、歌颂,以至于对力的倾倒。体现出诗人充实的内心和如沸的激情,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气概。
深入探究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从景物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是这首诗歌思想意义之所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的,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的。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体现着、磅礴着“力”,于是他在由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出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写出大海白云的景象和洪涛滚滚的声音,可是诗人意犹未尽,最终还高喊“力的律吕哟”,这意思是说:无论绘画、舞蹈、音乐与诗歌,其中都贯穿着、体现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穿着、体现着“力”一样,这样对诗的总结就更为完善了。
2.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
① 情感抒发: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中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② 构思:诗人设想自己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唤,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
3.试从情感抒发和构思两个方面,对本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