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2 15:2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子目,即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本课子目从社会动乱的结束到清朝前期社会的稳定和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与繁荣,在农业与手工也发展的基础上又促进了商业繁荣发展。进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繁荣局面。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的阅读能力和提取基本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插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 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通过问题探究、设计活动,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 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
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人口众多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可是大家知道吗,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占到世界的1/3。那么大家知道是哪个时期吗?
为什么清朝人口一度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自学识记】 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预习检查】
一、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
1. 扩大;
2.兴修水利工程,治理大河;
3.种植 ,产量提高;
4.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意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 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手工业: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如李扁担、李东阳)
商业的发展:陆路和水路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地值寸金”);北京、江宁等大城市,工商业十分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四、清朝时期,人口的增长快, 突出,进一步开垦荒地,植被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背景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展示材料:
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
——《明清史料》丙编,第783页
提示:
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过渡:面对这种情况,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应对?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呢?
2. 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是什么?
材料1、在清朝的时候,每一位皇帝每年立春日,都要亲自支扶犁和耕种。
材料2、《雍正耕织图》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画册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
材料3、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
——乾隆
提示: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材料1:
材料2: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1677年,康熙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靳辅在水利专家陈潢的协助下组织大批民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不仅畅通了漕运,而且大大减轻了黄河中游和淮河沿岸地的水患威胁。
材料3:
乾隆皇帝在玉米和甘薯的推广中起了巨大作用。他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地方官因为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在皇帝的劝谕下,川、楚、陕、皖、贵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经乾隆一朝的倡导,甘薯、玉米已经成为中国贫苦农民的基本口粮。
——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
材料4:展示地图:《明朝经济主要分布图》
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4.(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原因: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②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③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方面: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教师小结:前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
①耕地面积增加,人口迅速增长;②粮食产量提高,高产物推广;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④重视水利兴修。
5、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意义?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师: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达创造了条件。农业的发展需要农具和水利器械;农业的发展又使农民有能力购制农具和生活用品;农业发展还为手工业生产更多的原料。因此,清朝的手工业很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又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第二篇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学习与探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淮安、扬州、江宁、苏州等地。
2.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的前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提示: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3.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二) 商业
1.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 读教材,学生总结 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提示:
(1)形成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大商帮(如:晋商、徽商)。
4.教师接着提问: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何作用?
提示: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教师具体讲述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的代表。
(一)吴江县的盛泽镇: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二)湖北的汉口镇:
汉口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四大名镇之首,处于长江中游,古代以水运为主,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三)乾隆时的苏州: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乾隆时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指寸金”。
目标导学三、人口的增长: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讨论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4、阅读教材,描述一下清朝人口的基本情况。
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3。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帮。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要活跃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
六、教材习题与当堂检测
1.下边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两幅图片“《耕织图》”、“清朝开荒执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两幅图片反映出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故选A。
2.如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可知苏州城内人来人往,店铺林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商业市镇兴盛。D正确;图片反映的苏州斜桥的商市,而不是农村集市、边境贸易,AC排除;图片中是商市,没有居民区——坊。B排除;故选D。
3.图表分析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分析下列图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A.明朝到清朝中期中国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B.明朝人口增长速度比清朝人口增长速度快
C.清朝前期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D.乾隆末年(公元1794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答案】C
【详解】依据“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国人口统计表”,明洪武26年人口数量0.7亿、明万历28年人口数量1.97亿,得出:明朝时期增长了1.27亿;清康熙39年人口数量1.5亿、清乾隆59年人口数量3.3,得出:清朝人口增长1.8亿,由此可知清朝前期中国人口快速增长。C正确;B表述错误,排除;由明万历28年人口数量1.97亿,清康熙39年人口数量1.5亿,人口下降了。A排除;D结论从表格中不能得到,排除;故选C。
4.下图反映了清朝的历史变迁,导致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社会安定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耕地面积扩大 ④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清朝前期,社会安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故①正确;清朝前期在对外交往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人口的增长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故②错误;清朝前期,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③正确;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④正确。故选①③④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5.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 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材料一叙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状况 (2分)
(2)观察材料所示统计图,南北方户数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简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如何理解康乾盛世“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4分)
(4)你认为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分)
【答案】(1)唐朝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秩序安定。
(2)变化:南方户数逐渐增长并超过了北方。
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
(3)经济上,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兴起。(答出两点史实)
康雍乾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国开始落后,逐渐走向衰亡的边缘等。(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两点)
(4)政府的政策、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劳动人民的推动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可知,唐朝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秩序安定。
(2)仔细观察材料二“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统计图可知,南北方户数呈现出的变化是南方户数逐渐增长并超过了北方。其原因是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统治者的重视;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上,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兴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之所以说康乾盛世“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是因为康雍乾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国开始落后,逐渐走向衰亡的边缘等。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政府的政策、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劳动人民的推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