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
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共24分)
1.三成就是十分之 ,也就是 %;七折就是十分之 ,也就是 %。
2.从24的因数中选出四个组成比例。 : = :
3.黄鹤楼和武汉大学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6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地铁7号线的实际距离是48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
4.从36的因数中,选择四个因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5.6,如果一个外项是2.8,另一个外项是 。
6.
(1)超市在小明的 的方向上;小明在公园的 的方向上。
(2)以小明为观测点,有一邮箱在小明北偏西60°的方向上,且距小明400米,该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请在图中画出邮箱的位置。(请写出计算过程)
7.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比例尺是1∶200的图纸上,量得一处长方形建筑长2.5cm,宽1.35cm,这处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是 m2.
8.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并求出比值填在下表中。
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值
:
120:72
2.1:6.3
:
9.在校园平面图上,用1.5厘米的长度表示60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已知学校操场实际长度是140米,在平面图上是 厘米。
10.小明的爸爸开车从A城到B城。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为9厘米,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1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12.化简比 : = ;求比值0.32:0.4= 。
13.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 和 ,把它们组成比例是 。
二、用心推敲,公正判断。(共5分)
14.判断对错
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5.将a×b=c×d改写成比例为a:d=b:c。( )
16.把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
17.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2,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9:4。( )
18.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 )
三、精挑细选,择优录取。(共10分)
19.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把它按1:2缩小后,缩小后的面积是( )。
A.50 B.200 C.25 D.20
20.人的年龄和体重(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1.与4:5能组成比例的是( )。
A.8:10 B.5:4 C.10:8
22.300件纺织品的合格率是98%,有( )件不合格。
A.2 B.4 C.6 D.8
23.下面与3.84÷1.2的商相等的算式是( )。
A.38.4÷1.2 B.384÷12 C.38.4÷12
四、慎重审题,巧思妙算。(共25分)
2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① ÷ ×
②3.18- -
③ ×( + )÷1.5
④2.8÷ +12.2×
⑤[0.7-( - )]÷
25.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16+4÷( - )
②1.7+3.98+2.3
③( + )× +
④1÷
⑤4.8×3.9+6.1×4.8
26.解方程。
(1) : =x:2
(2)6.5:x=3.25:4
(3)
五、灵活运用,实践操作。(共6分)
27.先画出图形A按1:3缩小后得到的图形B,再画出图形B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C。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30分)
28.如图是市民广场周边示意图。
(1)图书馆在市民广场的什么位置?
(2)邮局在市民广场的什么位置?
(3)小华步行从图书馆出发经过市民广场去邮局,每分钟行60米,步行需要多少分钟?
29.用方砖铺地,如果用面积为0.16m2的砖,需要1200块。若改用边长为0.5m的砖,需要多少块?
30.学校兴趣小组活动中,科技组与书画组人数的比是3:4,书画组与文艺组人数的比是5:6,已知文艺组有72人,科技组有多少人
31.小聪有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
①小聪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2.5厘米.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②小聪知道他现在的住地离老家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他现在的住地到老家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32.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自行车和摩托车同时从甲地驶向乙地。摩托车比自行车早到4小时,已知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33.一批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两人工作 5 小时,共完成这批零件的 。已知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5:3,那么乙还要几小时才能单独完成剩余的任务?
七、附加题。(共10分)
34.某班学生上体育课,一位男生走出队伍统计人数,结果发现,队伍里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换成一位女生走出队伍统计人数,结果发现,队伍里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这个班男、女学生各多少人?
参考答案
1.三;30;七;70
2.1;4;6;24
3.1:400000;12
4.3∶6=9∶18
5.2
6.(1)南偏西30°;南偏西45°
(2)解:400×100÷20000=2(厘米)
7.13.5
8.3:4;;5:3;;1:3;;5:11;
9.1:4000;3.5
10.450
11.
12.5:21;0.8
13.7:1;14:2;7:1=14:2
14.(1)错误
15.(1)错误
16.(1)错误
17.(1)错误
18.(1)正
19.C
20.C
21.A
22.C
23.C
24.① ÷ ×
=××
=
②3.18--
=3.18-(+)
=3.18-1
=2.18
③×(+)÷1.5
=×(+)÷
=××
=
④8÷+12.2×
=8×+12.2×
=(2.8+12.2)×
=15×
=18
⑤[0.7-(-)]÷
=[-(-)]÷
=[-]÷
=(-)×
=×
=
25.①16+4÷( - )
=16+4÷
=16+32
=48
②1.7+3.98+2.3
=1.7+2.3+3.98
=4+3.98
=7.98
③ ( + )× +
= × + × +
=
=
=
④1÷
=1÷( )
=1÷
=36
⑤4.8×3.9+6.1×4.8
=4.8×(3.9+6.1)
=4.8×10
=48
26.(1) :=x:2
解:x=
x=12
(2) 6.5:x=3.25:4
解:3.23x=26
x=8
(3)
解:1.2x=30
x=25
27.
28.(1)解:2.5×8000=20000(厘米)
20000厘米=200米
答:图书馆在市民广场的南偏西45°方向,距离市民广场200米处。
(2)解:3.5×8000=28000(厘米)
28000厘米=280米
答:邮局在市民广场的北偏东60°方向,距离市民广场280米处。
(3)解:(200+280)÷60
=480÷60
=8(分)
答:步行需要8分钟。
29.解:0.16×1200÷(0.5×0.5)
=192÷0.25
=768(块)
答:需要768块。
30.解:设书画组有x人。
x:72=5:6
6x=72×5
6x=360
x=360÷6
x=60
60×3÷4
=180÷4
=45(人)
答:科技组有45人。
31.解: ①设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2.5:x=1:6000000
x=2.5×6000000
x=15000000
15000000厘米=150千米
答: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
②设图上距离为y厘米.
1200千米=120000000厘米
y:120000000=1:6000000
6000000y=120000000
y=20
答:他现在的住地到老家的距离是20厘米.
32.解:记摩托车到达乙地所需时间为“1”,则自行车所需时间为“3”,又4小时对应“3”-“1”=“2”,所以摩托车到乙地所需时间为4÷2=2(时)。摩托车的速度为60÷2=30(千米/时)
33.解:设甲的工作效率是5x,乙的工作效率是3x,
(5x+3x)×5=
40x=
x=
5x=5×=
3x=3×=
(-5×)÷=÷=5(小时)
答:乙还要5小时才能单独完成剩余的任务。
34.解:把走出一人后队伍的总人数看作“1”,
①1名男生走出队伍,女生比男生多总数的:(5﹣3)÷(5+3)= ;
②1名女生走出队伍,女生比男生多总数的:(3﹣2)÷(3+2)= ;
③女生人数为:(1+1)÷( )× =2÷ × =25(人)
④男生人数:40﹣25+1=16(人)。
答:男生有16人,女生有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