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单选题
1.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下图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物种A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化石,据图示说明
A.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C.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体型大 D.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2.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生物进化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陆生到水生的规律
D.进化的结果是产生了有利的变异
3.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一种蛋白质,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排列顺序存在差异,且其差异能反映生物间亲缘关系。请根据下表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猴
B.链孢霉与人类没有亲缘关系
C.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D.海龟和猪的亲缘关系比大袋鼠和响尾蛇的亲缘关系近
4.图从左到右依次是①鱼、②两栖动物、③爬行动物、④鸟和哺乳动物的心脏示意图。该图体现的生物进化趋势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5.根据地球生命演变史,下列关于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B.陆地上还没有大量的动物
C.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D.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裸子植物
6.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第一个生命诞生在原始海洋
B.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C.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生物化石低等、简单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包括水生到陆生
7.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的是( )
A.分子生物学
B.细胞学
C.比较解剖
D.化石
8.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
A.比较解剖学证据 B.化石 C.胚胎学证据 D.遗传学证据
9.有关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米勒实验证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唯一的证据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0.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
D.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11.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象牙,通过将象牙中残存的DNA与现有象群DNA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两者的亲缘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发现的古象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估测古象生存年代
C.两者DNA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D.古象牙中残存的DNA携带了遗传信息
12.同源器官是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方面提供的有力证据之一。下列与人的上肢不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鲸的鳍 B.蝙蝠的翼手 C.狗的前肢 D.鸟的足
13.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 B.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
C.由鸟类进化到哺乳类 D.从无到有
1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
15.运用流程图将知识直观化、系统化,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下面所列的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
A.绿色开花植物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B.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
D.人类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核酸,证明了无机物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中华龙鸟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由此可以推断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是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
D.形成语言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二、综合题
17.现代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履虫和图中①及蚯蚓都属于_____动物。
(2)植物类群⑤和水杉比桫椤高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繁殖后代的方式)。
(3)标号②代表的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_____。
(4)保护大熊猫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
(5)观察进化树,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生物是_____。
(6)植物类群从③到⑤,细胞数目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结构上来看生物进化遵循_____的进化规律。
18.下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终身生活在水中的是_______,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填字母)
(2)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上述动物分为两大类:其中A、B、C、D属于_______动物,E属于__________动物。
(3)从低等到高等排列上述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19.如图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进化树根部的“?”所指的生物是_________。
(2)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甲、乙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__________。
(3)主干甲中,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主干乙中,叶又小又薄,对有毒气体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植物类群_________(选填“A”或“B”);在生殖方式上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表现是_________。
(4)细菌与图中的变形虫同属于单细胞生物,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_______。病毒与图中所有生物相比,结构特点是病毒没有_________。
(5)该进化树中呈现了多个不同类群的生物,每一类群又都包含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多样性。
(6)由图可知,生物不断地进化遵循的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分析图可知,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
【详解】
A.根据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故A错误。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故B正确。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C错误。
D.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进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故D错误。
故选B。
3.B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详解】
A.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1,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
B.链孢霉与人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49,还有许多氨基酸是相同的,因此两者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错误。
C.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C正确。
D.海龟和猪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9,大袋鼠和响尾蛇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21。因此,海龟和猪的亲缘关系比大袋鼠和响尾蛇的亲缘关系近,D正确。
故选B。
4.C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详解】
①鱼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②两栖动物的心脏两心房一心室、③爬行动物两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④鸟和哺乳的心脏两心房两心室,由此可见从①鱼到②两栖动物,再到③爬行动物,再到④鸟和哺乳动物的心脏,结构越来越发达,因此,该图可体现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故选C。
5.D
本题考查生物的演变史。
【详解】
A.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真核生物,A正确。
BC.距今6亿年左右,海洋中出现了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植物,陆地上没有大量动物,BC正确。
D.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距今6亿年左右还没有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6.D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详解】
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B正确。
C.距现代越久远,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的化石越古老,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C正确。
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错误。
故选D。
7.D
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详解】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故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
故选D。
8.B
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详解】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细胞研究)只是从某一方面证明了生物的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B。
9.D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A.米勒实验证明原始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原始地球没有生命,但是有生命需要的有机小分子物质,A错误。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错误。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错误。
D.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D正确。
故选D。
10.A
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详解】
A.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种类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种类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A正确。
B.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
C.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C错误。
D.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错误。
故选A。
11.C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详解】
A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估测古象生存年代,所发现的古象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AB正确。
C.两者的DNA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两者的DNA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C错误。
D.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古象牙中残存的DNA携带了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12.D
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的外形差异由于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逐渐形成的。
【详解】
鸟的翅膀、蝙蝠的翼手、鲸的胸鳍、狗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组成相同;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通过对比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发育可以看出,它们都有相同的来源,属于同源器官,D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详解】
A.科学家推测,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并发生了从异养到自养,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转变,A正确。
B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B正确、C错误。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后来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原始大气中产生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一起汇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原始生命,D正确。
故选C。
14.C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C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绿色开花植物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A正确。
B.家蚕属于变态发育其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C错误。
D.人类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D正确。
故选C。
16.B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详解】
A.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核酸,也说明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A错误。
B.科学家认为中华龙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B正确。
C.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大多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埋藏较深;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埋藏越浅,C错误。
D.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直立行走使得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所以,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D错误。
故选B。
17.(1)无脊椎
(2)用种子繁殖
(3)变态发育生物
(4)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就地保护)
(5)鲤鱼、鲫鱼
(6)简单到复杂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图中是生物进化树,①代表节肢动物,②代表两栖动物,③代表藻类植物,④代表苔藓植物,⑤代表被子植物。
(1)
图中是生物进化树,最简单的动物是草履虫。①代表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和蚯蚓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
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水杉属于裸子植物,比桫椤高等,主要体现在用种子繁殖后代。
(3)
②代表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
(4)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由题目中图可知,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鲤鱼和鲫鱼,因为鲤鱼和鲫鱼都属于鱼纲、鲤形目、鲤科,共同特征最多。
(6)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8.(1) B A
(2) 脊椎 无脊椎
(3)EBCDA
A是燕子,属于鸟类;B是鱼,属于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壁虎,属于爬行动物;E是蜜蜂,属于节肢动物。
(1)
B是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鸟类和哺乳类有保温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A是燕子,属于鸟类,所以体温恒定。
(2)
动物根据整个身体是否具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上述动物中的A、B、C、D身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应属于脊椎动物;E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应属于无脊椎动物。
(3)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从低等到高等排列上述动物EBCDA。
19. 原始生命 界 胎生哺乳 A 用种子繁殖 成形细胞核 细胞结构 物种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① 植物的进化进程: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②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详解】
(1)分析图可知,进化树树根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
(2)甲是动物界,乙是植物界,所以甲、乙两大主干的分类单位是界。
(3)主干甲中,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其中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主干乙中,A苔藓植物的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是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不符合题意。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繁殖,在生殖过程中脱离水的限制,蕨类植物利用孢子繁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4)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为真核生物,故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在结构上区分于其他生物在于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进化树中,每一个类群包含了多种生物,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6)由进化树可以推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牢记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以及各个生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