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3.1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12 17: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
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已突破70亿
不同年代世界人口数量表
年份 人口(亿)
1 2.5
1000 2.8
1850 10
1900 16
1930 20
年份 人口(亿)
1960 30
1975 40
1987 50
1999 60
2011 70
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的时间间隔有什么特点?
世界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表示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加快。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对比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和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猜测18世纪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
18世纪之前战乱、饥荒和时疫总是会定期地和灾难性地夺走人们的生命。
西方人口激增与进行的工业革命有关,对于我国一种观点认为18世纪后人口增长是由于医疗卫生实践水平提高的结果,比如早在西方人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 发明牛痘接种法二百年之前的中国就有人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让人们对天花病毒有了免疫能力,此后中国人死于这种致命疾病的几率得以大大降低。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西方大航海时代,使得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从美洲引进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等粮食作物,使得食物供给更加充足,更多中国人因此能活得更好、更长。
我国从1950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原因可能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营养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在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基础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
资源匮乏
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自然资源的枯竭问题,如果在20世纪还可以一叶障目、视而不见,那么进入21世纪,这个问题已是生死攸关、迫在眉睫了。
环境恶化
2006年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 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3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75%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酸雨的影响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1995年的2倍,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部分城市污染依然严重,1/5的城市人口居住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土地不断沙化,水土不断流失,台风、洪涝、沙尘暴、热浪等自然灾害变得越来越频繁。
社会负担加重、就业率下降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时代中国老百姓的迫切愿望。1978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7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约为一半。三代同堂与全家老小“共挤”一间房的情形常见,住房紧张的现实促使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开启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进程。2018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那么,中国人如何解决住房紧张问题,实现从“有居”、“蜗居”到“宜居”的转变?
粮食短缺
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和极端天气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诸多挑战,而俄乌冲突让这一严峻形势雪上加霜。近期,随着粮食供应趋紧,全球打响“粮食保卫战”,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据媒体最新报道,俄罗斯可能将小麦出口关税提高10%。
世界第二大小麦种植国印度上个月罕见颁布小麦出口禁令,试图平抑国内价格。全球最大棕榈油出口国印尼一度暂停棕榈油出口,以降低国内食用油价格。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印度也相继发布了食糖出口禁令。塞尔维亚从3月10日起便禁止出口面粉、玉米和植物油。阿根廷、埃及、土耳其等国家都对部分粮食实施了出口禁令。
人类正在以可怕的速度破坏生态环境,地球因此变得暴躁不安、喜怒无常,危险与风险每天都在发生、发展,各种灾难一次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持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我国人口现状
中国人口现状目前呈现了四个特征,分别是总量上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 低生育率程度增加以及生育率和育龄人口下降。
中国人口虽依旧是世界第一位,但老龄化日益严峻,并且随着近几年的政策调整,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担忧,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开放二胎与三胎,提供育儿退税政策。
面对人口现状我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青年一般要到23至25岁才完全成熟。在这个年龄之前,青年男女虽然具备了结婚、生育的生理条件,但全身器官组织仍处在发育阶段,骨骼、身体还在增长,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达到较高水平。此时生育不仅不利于优生,也不利于年轻夫妇的自身健康。所以,未实现晚婚的夫妇一定要把住晚育关,切不可早育或盲目生育。即使达到晚婚年龄的夫妇,也不必一结婚就匆忙生孩子。因为新婚家庭的生活有一个调整、适应和建设过程。
从优生的角度讲,要想生育健康聪明的孩子,必须选择最佳怀孕生育时机。据统计,妇女24—29岁顺产率最高,出生的健康婴儿数也最多。适当的晚育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和后代都有好处。
义务教育、医疗保险
本课小结
世界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
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的孕期缩短
B .人口基数过大
C .人的寿命缩短
D .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