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6 08: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单  元:倾听探索者的脚步声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的交待了造成“妙趣横生”的原因。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舱的生活、在太空行走、睡觉、景观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太空生活与地面的不同:奇妙、有趣而又艰难,最后表达了作者和宇航员的共同情感:故乡地球才是最美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搜集与太空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2、文中的介绍毕竟有限,而学生的兴趣是无限的,可能不满足于书本的内容,在课上适当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1. 让学生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情况,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 使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太空生活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带入奇妙。(一)认识屏幕上的这个人吗?学生讲有关杨利伟叔叔的故事?课件出示幻灯片(二)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资料。(三)课件播放杨利伟的太空生活。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有着上天的梦想,现在这一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广阔无垠的太空遨游一番。(四)揭示课题。太空生活是神秘的,让人浮想联翩。而今,人类的“飞天”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感受更多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吧!(五)理解“妙趣横生”的含义。二、整体感知,领略奇妙。(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二)全班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认读生词:宇宙、例子、娱乐、培养、蔬菜、装饰、洒水、绑住、隔离、恐惧、障碍、维护。 密封舱:飞行器中用以保证人在高空或宇宙空间正常生活的安全设备。宇宙飞船的密封舱是一个封闭系统,外表面覆有绝热保护层,座舱设有快速开启的舱门和用耐热玻璃保护的舷窗。舱内采用再生式供气,并有环境调节系统;高空飞行飞机的密封舱,又称“气密舱”或“增压舱”,由增压调压系统向舱内输入增压空气,大型飞机还有湿度调节的装置。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来栽培作物的方法。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较大型的可分批发射组件,在太空中组装成为整体。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三、再读课文,了解奇妙。(一)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出示课件(二)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交流预设:课件出示1、介绍宇航员的生活环境。2、介绍宇航员的太空行走。3、介绍宇航员怎样睡觉。4、介绍奇妙的太空景象。  (三)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来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科学问题。如:宇宙、蕴涵、青藏高原等。  四、学生自主识字,教师指导书写。(一)轻声读字词,组词。(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蔬”字不要少一点。“隔、惧”不要少一横。(三)练习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重温奇妙。回忆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回忆课文脉络,板书四部分。二、品读探究,领悟奇妙。围绕“你对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哪方面最感兴趣?”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一)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你对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哪方面最感兴趣?把自己认为最奇妙、最有趣的内容画下来。2、说说理由。3、体会着感情朗读,要读出“奇妙”、“有趣”。(二)学生自读探究。三、围绕“趣”,集体交流,探究奇妙。●教师适时用媒体展示神七宇航员太空生活的画面,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宇航员的生活环境、行走和睡眠的具体情况,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部分,要以学生的读、说实践活动为主。交流预设:(一)探究宇航员的生活环境。课件出示第二段。1、宇航员是生活在智能化的密封舱里的。……而且还能将废气、废水等重新处理。精密的仪器解决了人体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为人类的航空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也是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科技的发达。2、以“和平号”空间站的密封舱为例,……可以种植花草、蔬菜等。(1)指导朗读。(2)这段话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了舱内的设施及布置,体现了设计者的周密安排和人类科技水平的高超,也突出了宇航员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对“和平号”空间站的介绍,作者使大家感受到了宇航员生活环境的奇妙,这种借助具体事例进行介绍的方法就叫举例子。一个例子就让我们走进了宇航员的生活,这就是举例子的好处。3、“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有文娱、体育设施,还有一小块无土栽培场所”, 体现了设计者的周密。4、“装饰的天花板、地板及舱壁”,则让宇航员仿佛置身于地面上自己的家乡。5、“还可以通过广播、电信设备收看电视节目,与家人联系”,不仅表明了人类科技水平的高超,也突出了宇航员生活内容的丰富。(二)探究宇航员的太空行走。课件出示第三段重点语句。指导朗读,体会太空行走的奇妙。1、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宇航员的太空行走都有哪些姿态?(飘、游、飞)2、“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行走是千姿百态的,地板、天花板、舱壁都可以走。由于没有重力,他们在太空宛若漂浮于水中的鱼,稍微一用力,就会游来游去。这时人不会往前行,而是会滚起来,前滚翻,后滚翻,翻一串跟头,要想向前走,必须有一个支撑点加上外力。”(1)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千姿百态,他们像漂浮在水中的鱼,看起来可以随心所欲,但是行走起来,不但艰难,而且难以控制。(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是千姿百态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哪些姿态?(三)探究宇航员怎样睡觉。1.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在太空中睡觉的情况:(1)在太空里睡觉时的奇妙和有趣。(2)在太空中睡觉时遇到的困难和对策。2.使学生理解,虽然在太空生活是艰难的,但宇航员们没有畏惧,勇敢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为了人类的科学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3. 课件出示:配图片的重点语句。指导朗读:体会在太空中睡觉真是太奇妙了。(1)什么地方都可以睡,飘在空中可以睡,靠在舱壁可以睡,绑在床上可以睡。这时请全体学生起立,闭眼体会太空那种没着没落的感觉。(2)为了不使快速的昼夜交替影响宇航员的睡眠,他们睡觉时戴上眼罩,或用灯光强弱来模拟地面上的昼夜变化。戴上隔音帽,停止与地面的无线电联系。(3)宇航员把睡袋固定在床上或舱壁上,他们钻进睡袋内,拉上拉锁,并系住腰部。(四)奇妙的太空景象。1.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向人们介绍了太空中“看”的奇妙,星星“明亮清晰,不再闪烁”,太阳“也可看到准确的位置”,月亮“白天呈浅蓝色,晚上亮得多”,地球“漂亮极了,美丽极了”。其中主要从色彩方面详尽描绘了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的样子,“美丽极了”表现了对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喜爱之情。“人在地球外俯瞰自己的家乡”突出显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骄人成就,正是无以数计的科学家默默的奉献,执著的探索,才使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2.赏析地球之美,培养情感,本部分重在指导读。(1)课件出示太空景观图:太空看到的景观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球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从太空看上去,喜马拉雅山清晰可见,甚至分的清哪里是森林、湖泊、哪里是平原、溪流。并理解“甚至”一词的用法。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宇航员们此时会蕴涵着什么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提问:如果你是宇航员,看到了地球,看到了这美景,看到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课件出示问题(五)播放视频,真切地感受太空生活的奇妙。深化情感,生谈感受。当你知道这奇妙又艰难的太空生活后,看到那美妙太空景观时,你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填空:太空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让人浮想联翩。读完课文,此刻我想说:(       )。四、拓展延伸,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课件出示:宇航员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使我们了解到人类科技水平的高超,但宇宙是无限的,太空中更多的奥妙还等待着你们去探索!推荐书目:《苍穹漫步》——航天员的太空行走《人类航天的未来》《登天历程》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通过相关的太空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探索产生足够的欲望。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说明文学习增添一些生趣。使学生对太空生活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补充了课文知识的片面性。 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读出感情。读中悟,悟中读。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学习重点打基础。通过让学生读、交流不懂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将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研究学习课文的语言,并通过语言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学,在小组交流,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具体小组中参加讨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进一步的学习做铺垫。自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体会人类科技的发达。体会设计者的周密安排和人类科技水平的高超,通过朗读感受宇航员生活的丰富多彩。介绍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了宇航员生活环境的奇妙,体会举例说明的好处。加强朗读指导,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太空行走的奇妙。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为一体。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朗读,感觉,最后形成对语言的一种直觉的感受力,那就是语感。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指导,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在学生的读说结合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在太空中睡觉真是太奇妙了。在学生品读中,尽量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字、词、句来理解,做到悟中读、读中悟,使理解情感得到自然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热爱自己的家乡——地球的情感。凭想象建立起清晰的图像,这时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拉近了与太空生活的联系。太空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让人浮想联翩。读完课文,此刻我想说:(       )。学生不仅读懂作者的内心,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学生的兴趣是无限的,可能不满足于书本的内容,引导学生课下多读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兴趣。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