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心回顾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政策。
(2)表现: 不断扩大;对 、淮河等大河以及 进行治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的种植有了较大发展。
(3)影响:有利于 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 、棉织、印染、 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
(2)商业: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 和徽商。
3.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 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 时,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消极影响: 逐渐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 。
基础达标
1.如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
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 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2.(2021·天水质检)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 000人。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当时的人喜欢集中生产 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清朝前期实行重工重商政策 D.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3.(2021·平凉质检)清代徐扬绘制的《盛世滋生图》,完整地展现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全卷共有各色房屋建筑约2 140余栋,各种客货船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这体现了 ( )
A.农村集市贸易兴起 B.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C.苏州文化生活丰富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4.(2021·乌鲁木齐质检)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5.(2021·伊犁质检)如图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朝前期经济发展 B.清朝后期科技发达
C.清朝前期疆域广阔 D.清朝后期领土扩张
6.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年,已突破3亿。“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材料旨在说明清朝前期 (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C.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D.人口快速增长的消极影响
能力提升
7.(2021·包头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前期土地、人口变化表
年份 顺治十八年(1661) 康熙二十四年(1685) 雍正二年(172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耕地面积(约万顷) 549 608 684 741
人口数(约万人) 1 900 12 000 15 000 21 000
(1)概括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和人口总数出现的变化趋势。其中,人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判断从康熙到乾隆,人均耕地面积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这种情况,带来了哪些负面问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PAGE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心回顾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发展。
(3)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商业: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和徽商。
3.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康熙时,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消极影响:人地矛盾逐渐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基础达标
1.如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
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 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2.(2021·天水质检)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 000人。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B )
A.当时的人喜欢集中生产 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清朝前期实行重工重商政策 D.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3.(2021·平凉质检)清代徐扬绘制的《盛世滋生图》,完整地展现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全卷共有各色房屋建筑约2 140余栋,各种客货船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这体现了 ( B )
A.农村集市贸易兴起 B.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C.苏州文化生活丰富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4.(2021·乌鲁木齐质检)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C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5.(2021·伊犁质检)如图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清朝前期经济发展 B.清朝后期科技发达
C.清朝前期疆域广阔 D.清朝后期领土扩张
6.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年,已突破3亿。“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材料旨在说明清朝前期 ( D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C.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D.人口快速增长的消极影响
能力提升
7.(2021·包头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前期土地、人口变化表
年份 顺治十八年(1661) 康熙二十四年(1685) 雍正二年(172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耕地面积(约万顷) 549 608 684 741
人口数(约万人) 1 900 12 000 15 000 21 000
(1)概括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和人口总数出现的变化趋势。其中,人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增长的趋势。全国统一,政局稳定,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并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判断从康熙到乾隆,人均耕地面积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这种情况,带来了哪些负面问题
答: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恶化;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政策;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等。(任意一点因素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