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2 23:12:09

文档简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核心回顾
1.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2)过程: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唐肃宗继位→763年被平定。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权力衰微,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灾荒连年,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带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最终被联合镇压。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五代十国:
(1)出现: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与分立的局面。
(2)评价: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个必然趋势。
基础达标
1.(2021·西宁质检)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加深。材料说明 ( C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D.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2.(2021·乌鲁木齐质检)“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 C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2021·平凉质检)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权势增大,他们名义上服从中央管理,实际上各自为政,割据一方。这反映了唐朝后期出现 ( C )
A.皇权强化 B.土地兼并
C.藩镇割据 D.赋税沉重
4.(2021·定西质检)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而发动武装起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C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姚崇
5.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于907年建立政权,唐朝灭亡。他和他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 A )
A.朱温、后梁 B.朱温、后唐
C.黄巢、后梁 D.黄巢、后唐
6.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D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7.(2021·兰州质检)如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 ( A )
五代 十国(部分) 结束
梁 唐 晋 汉 周 吴 吴越 闽 北汉 宋灭北汉
907-923 923-936 936-947 947-951 951-960 902-937 907-978 909-945 951-979 979
①政权并立 ②更替频繁
③走向统一 ④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8.(2021·新疆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约 4 142万 4 531万 5 292万 1 690万 1 576万
材料二 五日, 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 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 贼巢僭位, 国号大齐……
——《旧唐书》
材料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 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 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
(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人口迅速减少。安史之乱。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 其影响是什么
答:记载的事件是黄巢起义。影响是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 这一政权的建立有何影响
答:朱温。后梁建立,唐朝至此灭亡。
(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
答:安史之乱的爆发、农民起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PAGE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核心回顾
1.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 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 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2)过程:755年, 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近 →唐肃宗继位→763年被平定。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权力衰微,地方上逐渐形成 的局面。
2.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灾荒连年,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 的带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最终被联合镇压。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 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 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五代十国:
(1)出现:唐朝灭亡后,出现了“ ”政权更迭与分立的局面。
(2)评价: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 始终是个必然趋势。
基础达标
1.(2021·西宁质检)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加深。材料说明 (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D.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2.(2021·乌鲁木齐质检)“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2021·平凉质检)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权势增大,他们名义上服从中央管理,实际上各自为政,割据一方。这反映了唐朝后期出现 ( )
A.皇权强化 B.土地兼并
C.藩镇割据 D.赋税沉重
4.(2021·定西质检)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而发动武装起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姚崇
5.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于907年建立政权,唐朝灭亡。他和他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 )
A.朱温、后梁 B.朱温、后唐
C.黄巢、后梁 D.黄巢、后唐
6.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7.(2021·兰州质检)如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 ( )
五代 十国(部分) 结束
梁 唐 晋 汉 周 吴 吴越 闽 北汉 宋灭北汉
907-923 923-936 936-947 947-951 951-960 902-937 907-978 909-945 951-979 979
①政权并立 ②更替频繁
③走向统一 ④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8.(2021·新疆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约 4 142万 4 531万 5 292万 1 690万 1 576万
材料二 五日, 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 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 贼巢僭位, 国号大齐……
——《旧唐书》
材料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 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 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
(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 其影响是什么
(3)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 这一政权的建立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