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核心回顾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1405—1433年。
(3)地点: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2)概况: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基础达标
1.(2021·兰州模拟)1405-1433年,如图人物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他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 D )
A.造船、航海水平高 B.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C.他个人的素质 D.明朝前朝国力强盛
2.(2021·平凉质检)《明史》记载:“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从这段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开辟亚非海上交通线
C.对外开展文化交流 D.展示明朝的造船技术
3.(2021·吴忠模拟)“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进行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B )
A.规模较大 B.利润丰厚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4.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讲道:“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 B )
A.意在开发南洋,扩大明朝疆域
B.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D.加速人口迁移,导致南洋地区人口压力增大
5.(2021·赤峰质检)他扫平了多年为虐东南沿海的倭患,倭寇闻之名而丧胆。《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他)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这里的“他” ( D )
A.统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B.扫平东南沿海的倭寇并收复了北方失地
C.曾经在郾城抗倭九战九捷 D.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6.(2021·阿克苏质检)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数千居民“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C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7.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来自 ( D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能力提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1)材料一中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试说明他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答: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材料二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他在哪里九战九捷 评价此次战争的性质。
答:戚继光抗倭。浙江台州。反侵略战争。
(3)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这两种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答:友好交往与战争冲突。根本原因是明朝国力由盛转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强。
PAGE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核心回顾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用中国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1405— 年。
(3)地点:先后到达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和 沿岸。
(4)影响:增进了中国与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 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 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2)概况:戚继光组建“ ”,在 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进入 、 地区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基础达标
1.(2021·兰州模拟)1405-1433年,如图人物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他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 )
A.造船、航海水平高 B.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C.他个人的素质 D.明朝前朝国力强盛
2.(2021·平凉质检)《明史》记载:“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从这段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开辟亚非海上交通线
C.对外开展文化交流 D.展示明朝的造船技术
3.(2021·吴忠模拟)“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进行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
A.规模较大 B.利润丰厚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4.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讲道:“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 )
A.意在开发南洋,扩大明朝疆域
B.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D.加速人口迁移,导致南洋地区人口压力增大
5.(2021·赤峰质检)他扫平了多年为虐东南沿海的倭患,倭寇闻之名而丧胆。《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他)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这里的“他” ( )
A.统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B.扫平东南沿海的倭寇并收复了北方失地
C.曾经在郾城抗倭九战九捷 D.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6.(2021·阿克苏质检)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数千居民“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7.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来自 (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能力提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1)材料一中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试说明他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2)材料二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他在哪里九战九捷 评价此次战争的性质。
(3)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这两种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