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文档属性

名称 木兰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31 19:39:00

文档简介

10.木兰诗
汶阳镇初级中学 刘丽丽
教与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与学重难点
1、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与学方法
1、诵读法。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1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示范来读,其他学生注意字音(自己不会读的标上注音,同学读错的指出来)
1、学生示范来读,其他学生听、记;
2、老师指出一些难读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杼zhù 军帖tiě 帖花黄tiē 可汗kèhán 愿为市鞍马wéi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鸣溅溅jiān 鸣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十二转zhuàn 
3、学生在疏通字音后,齐读,要求:读对字音,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课文主要内容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大致归纳意思。可以同桌讨论,组织文字表达)
主要可以分为:
1—2节 决定从军
3节 从军途中
4节 战争岁月
5——6节 凯旋回家
7节 比喻(比喻的好处是用生动的比喻突出故事的传奇色彩,概括故事的精彩)或者可以分为:木兰忧愁——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归来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熟悉故事)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1、不同的情节下的木兰,心里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试着揣摩感情,选择诗歌中你表达的最好的一节读给同学听,是不是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了?
(主要朗读情感处理:1——2节 缓慢低沉;3节 快速又有舒缓的间隔;4节 有力豪迈;5——6节 欢快)
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也被称为“巾帼英雄” 。你能从诗歌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木兰有着怎样的英雄气概?
(1)、英勇善战(第4小节)
(2)、有高度的责任感或者忧国忧民、孝敬父母(第1—4小节)
(3)、不贪图名利,热爱和平朴素的生活(第5—6小节)
3、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教师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4、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例:保家卫国,忠孝两全、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不慕荣华,淡泊名利、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等。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重点品味诗歌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分析)列举:
(1) 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
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的语句。运用这种铺排手法,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3) 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4) 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学生就本课内容提出自己见解或疑义课堂交流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四、拓展延伸
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花木兰”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象。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象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五、教师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
背诵整首诗。
七、板书设计
木 兰 诗
故事情节 木兰形象 写作特色
代父从军 孝敬父亲、关心国家 1、详略得当
十年征战 不怕困难、勇于杀敌 2、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辞官还乡 不慕富贵 、纯真质朴
八、学后记:
教后记:(共15张PPT)
木 兰 诗
豫剧
香港电影《花木兰》
我们历史上有很多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她们平时 是那么的娇弱,但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她们总是义不容辞的挺身而出!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在这些巾帼英雄中,花木兰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木兰像
木 兰 诗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 璧”。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bàng
zhuó
zhuāng
tuò
shuò
róng
答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徽亳州木兰像
河 南 虞 城 花 木 兰 祠
从军缘由
出征准备
征途思亲
沙场征战
解甲辞官
亲人团聚
巧设比喻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详 写
—— 略 写
—— 详 写
—— 略 写
—— 详 写
—— 详 写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好 处
从军缘由
出征准备
征途思亲
沙场征战
解甲辞官
亲人团聚
两 全
修辞手法的运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对偶
排比
顶真
复沓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几千年的封建中国,女子历来都是“柔弱”的象征,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很多人都还存在着“女子不如男”的思想,有这中思想的人,不仅仅是男同学,甚至包括我们女同学!学习本首诗歌以后,你对此问题有没有新的见解,请同学们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