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2 18: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工人沿斜面用一定大小的力F把一重为6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推到顶部(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已知斜面长l=3m,高h=1.5m,若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为75%,力F所做的功为    J,力F的大小为    N。
2.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将重400N的货物匀速提升1m,拉力F为250N,则此过程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用力分别作用在A、B、C三点,C点时最容易拧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通常情况下,顺时针拧动时拧紧,逆时针拧动时拧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拧紧螺母时,扳手是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4.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物体B重10N,此时A沿着水平桌面以0.2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摩擦、绳重及滑轮重),那么物体B匀速下降的速度是   m/s,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是   N。
5.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N,滑轮重25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F甲=    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   。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   。
6.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 则拉力F的大小为   N,物体A受   对 平衡力。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第13题14题为双选题)
7.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钢丝钳 B.扳手
C.核桃夹 D.食品夹
8.如图,用滑轮组将重力G为120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2m,绳端的拉力F为500N,重物升高的速度为0.2m/s,忽略绳重及摩擦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质量为300kg B.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2400J
C.拉力F的功率为30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9.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状态保持静止,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 ,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去掉三个钩码 B.把钩码向左移动2小格
C.把钩码向右移动2小格 D.把弹簧秤测力计向左移动2小格
10.撑杆跳是使用撑杆做一系列动作使人体越过一定高度的田径项目,它可依次分解为如图所示几个连续的过程。在运动员手握撑杆保持相同的姿态水平匀速助跑的过程中(  )
A.撑杆属于省力杠杆
B.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撑杆是静止的
C.运动员对撑杆做了功
D.蹬地时后脚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后
11.如图甲所示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桔槔,这种提水工具虽简单,但它可以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如图乙所示。轻质细杆AB代表桔槔,O为支点。当水桶中装满水,人使用桔槔缓慢匀速提升水桶时,杠杆A端水桶和水的总重力为G1,人向上提升水桶的拉力为F,杠杆B端重石的重力为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使用桔槔提水比直接用水桶提水费力
B.人使用桔槔匀速向上提水时,杠杆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G1+F
C.人使用桔槔匀速向上提水时,杠杆满足条件(G1-F)·OA=G2·AB
D.当重石的重力G2增大时,人使用桔槔提升水桶时的拉力F变小
12.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F逐渐变大 D.动力F保持不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中,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其s-t图像所示,则0~6 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 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B.②图中,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运动,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C.③图中, L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容器壁上的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为0
D.④图中,物重G=5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3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3.3%
14.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滑轮组拉着重 的物体A,使它 内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水平拉力 ,若与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做的总功是 B.他做的有用功是
C.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三、画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是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右图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钢丝钳剪钢丝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F2。
16.如图所示,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动滑轮这根“杠杆”的支点、动力臂以及阻力臂。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17.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度相等)、支架、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若杠杆在使用前出现图甲所示的情况,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上的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至平衡。
(2)接下来小明先改变动力或动力鸭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次数
1 2 8 4 4
2 4 8 2 16
3 4 12 6 8
(3)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4)如图乙是利用硬棒撬动巨大的石头的情境示意图, ,在A点用力撬石头的两种方法中,沿着   (选填“ ”或“ ”)的方向用力最省力。
18.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各小组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 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0.9 0.3 74.1%
3 3 0.1 1.2 0.3  ▲  
⑴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⑵第一组同学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上表。则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机械效率为   。
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及测量结果可知: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   。
⑷第二组同学也利用1N、2N、3N的钩码进行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第一组同学的测量值,不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选项符号)。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钩码时均加速上升
C.第二组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第一组
19.小明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3)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后,杠杆   (填“左”或“右”)端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侧钩码移至第   格.
(4)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树干某处,静止后树干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现将树干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根据图乙可判断GA   (填“>”“=”或“<”)GB.
五、计算第(20题10分,第21题11分,共21分)
20.将重为16N的重物用图示动滑轮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 。不计轮轴处摩擦及绳重。求:
(1)该过程中的有用功。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动滑轮的重力。
2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深井底部的物体。电动机拉绳端做功的功率保持一定,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600N,当提起重50kg的物品时,10s能上升到井口,当提起重90kg的物体时,15s能上升到井口。深井水平底面上剩余的物品共500kg,它们和地面接触面积为2m2。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
(1)剩余的500kg物品对深井底面的压强;
(2)动滑轮的重;
(3)使用此装置提升剩余的物品时,滑轮组的效率最高能达到多少
答案
1.1200;400
2.400;80%
3.作用点;方向;省力
4.0.4;20
5.100;80%;变大
6.20;2
7.D
8.A
9.B
10.B
11.D
12.C
13.B,D
14.A,D
15.解:如图所示:
16.解:如图所示:
17.(1)右 (2) (3)寻找普遍规律 (4)
18.0.3;0.36;83.3%;物体的重力;B
19.(1)右 (2)错误;方便读出力臂 (3)左;4 (4)>
20.(1)解:有用功W有=Gh=16N×2m=32J
答:该过程中的有用功32J;
(2)解:总功为W总=Fs=Fnh=10N×2×2m=4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答:动滑轮的机械效率80%;
(3)解:动滑轮的重力G1=nF-G=2×10N-16N=4N
答:动滑轮的重力4N。
21.(1)解:剩余的500kg物品对深井底面的压强
答:剩余的500kg物品对深井底面的压强2500Pa
(2)解:电动机拉绳端功率P=F绳v绳=F绳×3v物= ×3v绳=(G物+G动)v绳
由题意,P1=P2,所以(G物1+G动)v绳1=(G物2+G动)v绳2
由 ,可得v物1∶v物2=
两次提升物体的重G物1=m物1g=50kg 10N/kg=500N
G物2=m物2g=90kg 10N/kg=900N
故(500N+G动) 3=(900N+G动) 2
解得G动=300N
答:动滑轮的重300N
(3)解:因不计绳重和摩擦
当绳子拉力大小为1600N时,能提起的物重G物max=nF G动=3×1600N 300N=4500N<G物余
所以绳端拉力最大时,所挂物重最大,此时效率最高,因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使用此装置提升剩余的物品时,滑轮组的效率最高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