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述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三要素。
2. 记住力的单位,并对1牛,10牛等有具体的感受。
3. 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习认识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要认识一个力,就要去研究这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力的三要素。
2、画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边开教室们边提问题,为什么朝不同的方向用力可以把门打开或关闭?
为什么距门轴远的地方容易把门打开,而距门轴近的地方不容易把门打开?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新课:
1. 力的三要素
活动1: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
活动2: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拉箱子、抬木头、扳手腕......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室现有的素材,开关门、把手腕、推课桌等。
【思考】
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演示】
分别用不同的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作用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总结】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单位
生阅读教材,了解力的单位,通过讲牛顿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牛顿,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后给出力的单位及符号。
活动3:让生举起事先准备好的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1牛的大小有个了解,进一步了解力的单位。
【总结】
老师对1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个形容,两个鸡蛋或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使学生能具体的体验力的大小。
3. 力的示意图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
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启发学生思考。
【总结】
在受力物体上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教师示范】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对水平桌面力的示意图(同课本)
【练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掌握如何用“力的示意图”作图。
【探究活动】
多媒体演示,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课下收集资料,人人写小报告。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单位:牛顿(N)
3. 力的示意图:一描点,二画线,三在线端画箭头,力的大小标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