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后作业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wro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后作业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wro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21: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有学者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丘吉尔“铁幕”演说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社会政治制度的对立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长期对峙,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3.某学者提出:直到美国觉察到欧洲的普遍不满,与此同时,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是为了( )
A.缓和美苏紧张关系 B.应对欧洲联盟挑战
C.增强华约集团实力 D.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经互会的成立
5.194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9835号总统令,即“忠诚调查令”。对200万联邦政府官员展开忠诚调查,要求他们必须宣誓效忠政府, 同时授权司法部长提供被定名为“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共产主义分子”的组织或社团名单。这反映出( )。
A.政府利用法律重塑国家精神 B.两极格局形成激化国内矛盾
C.意识形态斗争影响政府政策 D.阶级斗争加剧总统权力扩张
6.马歇尔计划启动之初美国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表现出谨慎的态度,随后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苏联的这种态度说明( )
A.西欧各国反对苏联加入 B.美苏由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C.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立 D.社会主义已形成统一市场
7.《华沙条约》第四条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据此分析,华约组织的成立( )
A.造成德国分裂 B.推动第三世界崛起
C.加剧冷战程度 D.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8.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9.学者提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够“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重要因素有(  )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迅速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有学者认为,由第三世界所构成的“中间地带”,作为尚未被冷战体系所覆盖的区域,恰好构成了冷战体系自身的“薄弱环节”,从中蕴含着突破既有体系、创造新的秩序的可能性。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行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1.1963年6月,美苏达成《美苏热线协定》,以便两国领导人能够在突然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通过“热线”保持联系和对话,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防止由于事态失控而导致双方的核对抗。这体现了( )
A.美苏间由敌对走向合作 B.美苏两国的自我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 D.不结盟制衡美苏冷战
12.20世纪70年代,苏联谷物短缺数量惊人。同一时间美国却为农产品大量过剩而伤脑筋。然而美苏之间的贸易在该时期却增长缓慢。这说明( )
A.遏制战略阻碍资源的优化配置 B.经济体制影响经济发展
C.国际格局的改变已是大势所趋 D.两极格局阻碍经济交流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人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个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战后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50年代美苏冷战的表现。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可知,二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根据“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可知该观点认为是雅尔塔体系导致美苏都感觉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发动了冷战,C项正确;据题意可知,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雅尔塔体系,而非杜鲁门主义出台、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对立,排除AB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故B正确;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A错误;CD是美国冷战的措施,排除。故选:B。
3.答案:D
解析:材料“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体现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欧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B排除;华约是苏联建立的军事组织,C排除。故选D。
4.答案:C
解析:A不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两极格局下冷战正式开始;B不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两极格局下美国冷战政策经济上的措施;D不对,经互会的成立是苏联针对的反击措施。C.华约的建立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故选C。
5.答案:C
解析:“‘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共产主义分子’的组织或社团名单”说明意识形态的斗争很明显,故选C项;“194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9835号总统令,即‘忠诚调查令”’可以理解为对统治的维护,与国家精神无关,排除A项;“194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9835号总统令,即‘忠诚调查令’”不能体现国内矛盾的激化,排除B项;“‘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共产主义分子’的组织或社团名单”体现的不完全是阶级矛盾,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或人民民主国家,材料中“苏联……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表明,当时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处于对立状态,故C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马歇尔计划于1948年实施,北约于1949年成立,所以,当时美苏两国还没有走向全面对抗,故排除B。经互会于1949年成立,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D说法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华沙条约》于1955年签订,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故排除A项。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排除B项。两极格局的形成,加剧了欧洲分裂,也加剧了两大阵营间的“冷战”,故C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故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A项;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45 1949年”不符,故 排 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干中的时间“1945 1949年”不符,故 排 除 D项。
9.答案:A
10.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第三世界作为冷战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含有突破冷战体系的可能性。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的成员绝对大多数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其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故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中心,而美国不属于第三世界,故排除A;中国的“一边倒”方针指的是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互助委员会属于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而不属于第三世界,故排除C。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63年”“美苏热线”可知,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虽然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峙,但两国通过“热线”沟通,防止对峙升级为大规模核对抗,体现的是两国间的自我控制,故选B项;美苏间仍然是对抗的,暂时的合作只是防止核对抗威胁双方利益,防止核对抗升级,因此不是真正的走向合作了,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美苏争霸的阶段,故C项错误;美苏间保持“热线”联系和对话并不是因为不结盟运动的崛起而造成的,而是防止核威胁升级,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苏联谷物缺乏,而美国农业生产过剩,美苏之间的贸易在该时期却增长缓慢,这说明两极格局阻碍经济的交流发展,故选D项。
13.答案:
(1)给世界和人类带来了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势力和霸权;改变了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造成两个权力真空;导致冷战爆发;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大量国家获得民族独立,欧洲殖民体系崩溃(殖民地革命爆发)等。
(2)原因: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扩大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
表现:A.政治:美-杜鲁门主义;苏-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经济:美-马歇尔计划;苏-经济互助委员会
C.军事: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华沙条约组织
D.美-联邦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苏-民主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造成德国分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