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6 11: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课题:马说学习目标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指导朗读。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龄先生文集》。介绍正音:伯乐      祇
骈       槽枥
辱       一食
食马者     策
外见      邪
一石      粟lèpiánrǔsìxiàndànzhǐ cáo lìshícèyésù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19/1/187解释词语:词语解释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鞭子打鞭子      结构助词“的”      代词,“千里马”   调解音节,无意义2019/1/188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表反话,难道      表揣测,恐怕     代词,千里马        作量词,餐、顿    通“饲”,喂吃         通“饲”,喂2019/1/189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2019/1/1810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019/1/1811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阅读第一段思考: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文中哪一句话交代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可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句话中体现。
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阅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阅读第三段思考:  1、本段中連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句中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致?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三个“之”字,前两个“之”作代词,指千里马,作动词“策”“食”的宾语。第个“之”字起调节音节作用,与蒲松《狼》中“久之”的“之”用法一致。 阅读第三段思考:2、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3、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总结全文: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