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二十一 错过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写法;理解文中富含人生哲理的语言,学会辨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理解文章中心,启示人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学习方略】
1. 品位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
2. 理解文章思路,培养自己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辨证地待人生中的“错过”提高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的能力。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跳槽( )(2)贻误( ) (3)情愫( ) (4)侥幸( )
(5)驾驭( )(6)颟顸( ) (7)滞涩( ) (8)惆怅( )
2.解释下列词语
(1)颟顸:
(2)渊薮:
(3)憬悟:
(4)力挽狂澜:
3.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进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驿站。
人生如
4.填空
(1)《错过》的作者 ,当代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其中------获得第二届全国矛盾文学奖。
(2)本文是一篇杂文,可以看成是一篇 ,文中作者以辨证的观点阐述了对 的正确的认识。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这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5、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从哪方面来分析“错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精当,请从选段中选出一个词语,试分析起准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探索】
人生中的许多错过可能是因为你的不在乎,可能是因为你的说话技巧,也可能是因为你的处事方式……一些不经意都可能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错过。请你与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自己的一生中有过哪些不该有的错过,并进行总结,引以为戒。
二十二 散步
【学习目标】
感受亲情,体会浓重的情意;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略】
1.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熬过( ) (2)咕咕( ) (3)嫩芽( ) (4)分歧( )
(5) 粼粼( ) (6)拆散( )
2.解释下列词语
(1)信服:
(2)酷冬:
(3)分歧:
(4)各得其所:
3.课文中有不少大致对称的语句,这样的语句,不仅形式很美,表达效果也很好。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请你仿照例句,用相同的方法造一个句子。
4填空
《散步》写家庭生活,没有铺开来写,只选取了“ ”这一生活的现象。写三代人之间的 ,也没有铺开来写,只写了几个 。《散步》一家三代人之间相互关系可以用词语 来概括。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句话中“强大”与“高大”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6、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句话中如果把“在外面”三个字去掉后,妻子的形象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7、“我”决定走大路的原因是:
8、母亲开始要走大路,为什么后来又同意走小路
9、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拓展探索】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仅在作者的家中,相信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用笔记下你家中的亲情故事。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了解“序”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语;学习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古文刻苦学习的精神。
【学习方略】
1.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学习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通过借用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学会讲全文翻译成白话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自我测评】
(1) 硕师( ) (2)叩问( ) (3)皲裂( ) (4)负箧( )
(5) 朱缨( ) (6)媵人( ) (7)烨然( ) (8)撰写( )
2.区别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假:古义 ;今义
(2)走:古义 ;今义
(3)汤:古义 ;今义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 , 。
(3)与之论辩。 通 , 。
4.填空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 ,本文的作者为 ,字 ,号 ,浦江人。 (朝代)文学家。本文是一篇 序,这种序是 的文体,内容多为 , 。
三、阅读理解与赏析。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 今诸生学于太学__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 (3)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 (4) 无冻馁之患矣___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7、 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列举现今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索】
学完此之后,想必你对深谙宋濂之苦之累后,会对学习有更新的认识,请结合课文,在同学之间说说各自的体会。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学习目标】
体会诗歌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诗歌凝练,精辟的特点;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学习方略】
1. 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的理解;
2. 把握“一棵树”“热爱人民,献身人民的崇高品质,体会诗歌语言凝练,精辟的特点。
3. 体会诗歌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自我测评】
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
1. 给下列的拼音填写汉字
(1) yì( )立 (2)shǐ ( )志 (3)yǒu( )黑 (4)chì( )热
(5)香chún( ) (6)chàn( )动 (7)抵yù( ) (8)zhù ( )就
2.选择
(1)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或黑色的土壤,我都将 (A.坚强,B.顽强,C.刚强)地热情地生活。
.(2)雨雪纷飞——我伸展开手臂, (A.遮盖 B.掩盖 C.覆盖)他们低矮的小屋,/作他们的伞,/使每个人都有宁静的梦。
(3)我们每一个细胞都在轻轻地流,/让我尽快地变成煤炭,/ (A.沉积 B.沉淀 C.沉浸)在地下的乌黑的煤炭,/为的是将来献给人间——/纯洁的光,/炙烈的热!
3.仿写句子
例句:山教育我昂首屹立,我便矢志坚强不移;海教育我坦荡磅礴,我便永远正直生活。
仿写:山教育
4.文学常识填空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当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现代抒情诗。同名诗集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 一等奖。“骄傲”一词的主要含义是 。从诗题看,诗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和赏析
①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
我是张在长城脚下的一棵树;
我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
我能唱许多许多支歌。
② 山教育我昂首屹立,
我便矢志坚强不移;
海教育我坦荡磅礴,
我便永远正直生活;
条条光线,颗颗露珠,
赋予我美的心灵;
熊熊炎阳,茫茫风雪,
铸就我斗争的品格;
我拥护着
自由的大气和自由的风,
在我身上,意志、力量和理想,
紧紧地紧紧地用和。
③ 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和美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我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我渴盼整个世界
都作为我们共同的家园!
5、“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一句中的“黄河”改为“长江”行不行?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我能唱许多许多支歌”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诗多用复句,产生的修辞效果是( )(2分)
A.使语句周密 B.使语句简洁
C.使语句有力 D.使语句生动
8、“山”、“海”、“光线”、“露珠”、“炎阳”、“风雪”指什么?“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3节与前两节是什么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索】
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根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二十五 有的人
【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学习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中的韵律,节奏及感情,从而品位高尚人生的精神境界;学习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
【学习方略】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中的深刻哲理,品味诗歌形象的议论;
2.理解诗歌中的议论,在生活中养成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甘于牺牲的品质。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1)骑{ (2)当{ (3)藏{
(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朽:
(2)抬举:
3.文学常识填空
(1)《有的人》的作者是 ,诗集有 , 等。
(2)鲁迅原名 ,浙江 人,是伟大的 、 。其小说集有 , ,散文集有 。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4、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5、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6、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索】
学习本首诗后,你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展开交流,并写一篇读后感。
第五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矢志( ) (2)情愫( ) (3)贻 误( ) (4)香醇( ) (5)气něi( ) (6)ào悔( ) (7)抵yù ( ) (8)分pí ( )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A.相信并佩服 B.相信并服务 C.相信并听从 D.相信并服侍,
(2)有些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A.挺立 B.勉强支撑 C.挺拔 D.很,非常
3.填写成语
(1)一( )之差 (2)( )志不移 (3)坦荡如( ) (4)不毛之 ( )
4.默写填空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3) ,且教桃李闹春风
(4) ,出门俱是看花人
二、综合学习与探究
5.下列两则广告都是广告语中的精品,仔细品味,你最喜欢哪一则 请谈谈你的理由
人头马XO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三.阅读理解与赏析
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达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孩子,只要你一直在争取句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6、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7、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8、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9、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10、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11、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四.作文
12、.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
只要你细细品尝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_______(幸福、孤独、成功……)”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二十一 错过
1、cáo yí sù jiǎo yù mān zhì chóu 2.(4)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3.略 4.(1)刘心武 作家 班班 钟鼓楼 钟鼓楼 (2)议论 错过 5、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 6、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错过”和“没错过”本是人生的常态,一个人回顾来路,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我们同样也有收获。(联系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可以结合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 7、没意识到错过和能意识到错过。 8、如选段中“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一句,“一般来说”用得很准确,它限定了表达的范围,指出了普遍性。 9、略
二十二 散步
1、áo gū nèn qí līn sàn 2.(1)原意是相信并佩服,这里是相信而听从的意思. (2)极冷的冬天. (3)(思想,意思,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4)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3.略 4.散步 深沉的爱 细节 尊老爱幼 5、不能。 “强壮”是母亲眼里的儿子,是老年母亲的依靠;“高大”是儿子眼里的父亲,是无人能比的英雄。 6、加上“在外面”反映出妻子不仅贤惠,而且明理、顾全大局。如去掉,“妻子”就变成无主见、一昧依从丈夫的形象了。 7、属于母亲的时间已不多,应尽量满足她的愿望。 8、体现母亲对孙子的疼爱。 9、表达中年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既要尊老,又要爱幼,有着特殊的使命。 10、略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1.shuò kòu jūn qiè yīng yíng yè zhuàn 2.(1)借;虚伪,不真实 (2)跑;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3)热水; 事物煮后所得的汤水 3.(1)支 肢 肢体 (2)被 披 穿着 (3)辨 辩 辩论 4.《文宪集》 宋濂 景濂 潜溪 明初 赠 临别赠言性质 勉励 称许之词 5、(1)能够。(2)得到。(3)白白地。(4)只是。 6、(1)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动。 (2)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7、 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8、 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9、略
二十四 我骄傲 ,我是一棵树
1.屹 矢 黝 炽 醇 颤 御 铸 2、(1)B (2)C (3)A 3.略 4. 李瑛 优秀诗集 自豪 拟人 5、 不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传统的中华民族的象征,用“黄河”突出树的象征意义。 6、. 说明“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一棵树。 7、. C 8、 这些和起来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实际指的是人类的文明,人类历史的总和。 9、第①节交代“我”是怎样的树,第②节是交代“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第③节是这部分的总结的扩展,从更广阔的深层的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 10、“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11、 略
二十五 有的人
1.略 2.(1)流传不磨灭 (2)看中某人而加以赞赏或提拔 3(1)臧客家 《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2)周树人 绍兴 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4、 第一个“活”指肉体上的活,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指生命毫无价值,地二个“死”生命不存在了。 5、 这一节是全诗的总起,也是全诗内容的概括。 6、(1)第2节:生前表现。(2)第3节:死后愿望。(3)第4节:活着时的不同作用 7、(1)骑在人民头上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 鲁讯和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骄横腐朽,骑在人民上想不朽 热爱人民,为人民甘愿奉献一切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 (3)比喻 反复 对比 8、 启发作者深思,使全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因为题目已表明,诗中多次“意引”了鲁迅的话,诗中后一种人的形象非常切合鲁迅的实情。 9、( 略)
第五单元自测题
1.shǐ shù yí chún 馁 懊 御 歧 2.略 3.年 矢 砥 地 4.沉舟侧畔千帆过 春蚕到死丝方尽 爱惜芳心莫轻吐 若待上林花似锦 5.略 6、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7、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8、“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9、比喻 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10、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器一个感叹号。 1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2、 (略)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