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地理新湘教版选修三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分布。
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会辩证看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挑战性目标
拓展性目标
一 自然资源概述
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Part
目录
生产瓷器用的瓷土,又称“高岭土”,因发现于我国江西景德镇市浮渠县高岭村而得名。景德镇境内瓷土资源分布广泛。依托优质的瓷土矿资源,千百年来能工巧匠 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瓷都”。
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代,五代时大量烧制优质白瓷、历经漫长时期的开发,如今景德镇的瓷土矿所剩无几。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矿坑遗址。2009年,景德镇被列为资源枯竭性城市。
图1-2 景德镇城市地理位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紧邻安徽省。座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地。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米。河川纵横交错,第二长河流昌江,全长210公里,自北向南越境而过;最长河流乐安河,全长240公里,向北汇入鄱阳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7.85%。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
(1)
景德镇拥有丰富的宜制瓷的水土资源,有高品质且储藏量丰富的瓷石和高岭土以及火焰高、温度高、灰尘小的松木;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有丰富的水源和较好的航运条件。
景德镇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宜。
景德镇制瓷工匠们包容并蓄,推陈出新,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现代化分工合作思想的生产流程。
官方行政支持,官窑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景德镇制瓷水准。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
(2)
以陶瓷景观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
发挥传统陶瓷文化优势,大力发展陶瓷技术培训等文化产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促进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01
Part
自然资源概述
狭义的资源一般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生成的。
广义的资源还包括因人而生、由社会所创造的资源。
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由于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图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特别提醒| 判定自然资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能量)。
(1)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2)下列说法说明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A.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
B. 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
C.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
D. 森林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多用性
——有限性
——地域性
阅读:自然资源的属性
——整体性
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可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
根据自然属性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根据增值性能
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根据用途
服务业资源
工业资源
农业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相对的。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1. 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谈谈你对 X、Y、Z 的理解。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若具有开采价值,是否就可以进行开采呢?为什么?
探究——资源开发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谈谈你对 X、Y、Z 的理解。
(1)以煤炭资源为例,X表示未被勘探到但是具备成矿条件未来可能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储量;Y代表已经被勘探但因数量少或品位低而缺少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Z代表未被勘探的具备成矿条件,但可能是数量少或品位低,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
探究——资源开发
1. 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若具有开采价值,是否就可以进行开采呢?为什么?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采矿技术水平和资源储量、品位、形态、产状、厚薄、埋深以及资源的地理位置等决定,其他如矿产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人们对矿产利用水平等因素也有影响。
不一定,因为:①若这种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极少,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进行开采后即将面临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若开采的难度较高,开采技术不够,反而会破坏资源,③若自然资源所在地自然环境脆弱,开采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得不偿失。
探究——资源开发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1)①东部浅,西部深。
②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变浅。
原因: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②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
探究——地下水资源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2)①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
②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质量
探究——地下水资源
全球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般来说,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
(三)自然资源的分布
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其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勒查难度较大。
南海诸岛
中国可再生资源分布
南海诸岛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跨区域调配资源。有的资源梗干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特换,再问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三)自然资源的分布
南水北调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02
Part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思考:
人类历史阶段 采集经济和 狩猎经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扩大的。
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农业社会阶段
澳大利亚地形图
澳大利亚气候图
澳大利亚水文图
澳大利亚农牧分布图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 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共同点?
①都处于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②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 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具备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都处于大江大河流域。
都地处冲积平原,适合居住行动,交通自由。
都位于南北半球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都不是位于大陆内部,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探究——辉煌的古代文明
在工业社会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工业社会阶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理想,开发利用流程短、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差。
沙特阿拉伯丰富的石油资源
巴西、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
石油输出国
发达的采矿业
阅读——澳大利亚的采矿业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大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矿藏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镍、铝土、金、钰、锡、铀、石油等,其中煤、铁矿砂、铝矾土三大矿产地位突出,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澳大利亚矿业发达,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烟煤出口国,第二大铁矿出口国,第三大铝矿、镍矿和黄金出口国,每年都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是名副其实的“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017年,澳大利亚矿产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近些年,澳大利亚生产的铁矿有80%出口到我国,主要原因是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低,而澳大利亚的平均品位高达43.4%,并且我国铁矿的生产成本比澳大利亚要高很多。
在信息社会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三)信息杜会阶段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后,把这种丰富、纯正的红色染料带回欧洲,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使胭脂虫成为颇受青昧的生物资源。19世纪末,在当时西班牙所属的加那利群岛,胭脂虫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着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人工合成染料的发明和推广,胭脂虫红被迫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还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又逐渐回升。
探究——胭脂虫养殖
探究——胭脂虫养殖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在32 ℃时发育最快。据报道,适当高温缩短胭脂虫的发育周期。但高于38℃不利于胭脂虫的发育。
图1-8 寄生在仙人掌上的胭脂虫
(1)分析加那利群岛养殖胭脂虫的优势条件。
探究——胭脂虫养殖
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图1-9 加那利群岛地理位置
(2)目前,我国也开始引进胭脂虫,推测我国适合养殖胭脂虫的区域。
探究——胭脂虫养殖
(3)以胭脂虫为例,议一议,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于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不断增多,利用深度扩展,而人类对后天性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故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概念和属性
自然资源的分布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信息社会阶段
如图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2.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练习
3.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铁矿资源
4.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
5.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将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称为“中水”,也被称为“第二水源”,城市再生水就是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据此完成6~7题。
6.再生水利用可以( )
A.促进各种水体更新,增加可利用水的总量
B.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C.减轻污水排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D.改变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状况
7.我国下列地区中,亟须推广城市再生水利用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青藏高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