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核心回顾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 年底。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主要成就:
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的三大工程、长春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 、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大桥建成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标志: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 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历史意义: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基础达标
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成就
2.(2021·吴忠质检)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 )
A.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2021·呼伦贝尔质检)从1953年开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可见发展的重点是 (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4.(2021·乌鲁木齐质检)“当时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封锁下难以取得成功
5.(2021·定西质检)“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1·兰州质检)1957年,郭沫若在《人民日报》评论:“一条铁带栓上了长江的腰,在今天竟提前两年完成了。有位诗人把它比成洞箫,我觉得比得过于纤巧。”“它”指的是 ( )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重庆长江大桥 D.长江三峡大坝
7.(2021·扬州中考)如图是名为“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反映工人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态度
D.彰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8.(2021·武威模拟)如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一五”计划的完成 ( )
项目 原煤(万吨) 原油(万吨) 钢(万吨) 生铁(万吨) 布(亿米) 纱(万吨)
1952年 6 649 43.6 135 193 38.3 65.6
1957年 13 000 146 535 594 50.5 84.4
增长率 96% 235% 296% 208% 32% 29%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9.(2021·新疆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0.(2021·西宁质检)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提升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 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
20世纪50年代中、印、美钢产量和发电量人均表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 949千瓦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确立了什么制度 谈谈你对该制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PAGE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核心回顾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底。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主要成就:
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的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标志: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历史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基础达标
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A)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成就
2.(2021·吴忠质检)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B)
A.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2021·呼伦贝尔质检)从1953年开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可见发展的重点是 (D)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4.(2021·乌鲁木齐质检)“当时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封锁下难以取得成功
5.(2021·定西质检)“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A)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1·兰州质检)1957年,郭沫若在《人民日报》评论:“一条铁带栓上了长江的腰,在今天竟提前两年完成了。有位诗人把它比成洞箫,我觉得比得过于纤巧。”“它”指的是 (B)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重庆长江大桥 D.长江三峡大坝
7.(2021·扬州中考)如图是名为“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B)
A.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反映工人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态度
D.彰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8.(2021·武威模拟)如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一五”计划的完成 (A)
项目 原煤(万吨) 原油(万吨) 钢(万吨) 生铁(万吨) 布(亿米) 纱(万吨)
1952年 6 649 43.6 135 193 38.3 65.6
1957年 13 000 146 535 594 50.5 84.4
增长率 96% 235% 296% 208% 32% 29%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9.(2021·新疆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0.(2021·西宁质检)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提升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 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
20世纪50年代中、印、美钢产量和发电量人均表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 949千瓦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背景。
答:土地改革后,中国工农业生产取得发展,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工业落后,特别是重工业落后。
(2)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确立了什么制度 谈谈你对该制度的认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一种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答:经济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建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