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表格式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表格式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3 06: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学案
知识点 在玩一玩中感受平移现象、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 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突破思路 让学生在具体的华容道游戏中,通过自主操作和同伴交流,感受图中人物的移动方式从而感知物体的平移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制作陀螺的过程中感知旋转现象。
难点 平移图中人物让曹操从华容道中出来的方法、策略;确定火柴棒扎的位置。
突破思路 让学生在同伴交流中、在尝试操作中自主探讨发现,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多次尝试。
案例 原题 说一说,图中小怪兽怎样把1、2、3三个箱子推到对应空间处。
解析 (实物演示。)
点拔 要想将三个箱子都推到上面的正方形处,可以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将箱子推入,但在推②和③时,首先必须要将②向下推,小怪兽才能到达②和③的下方,然后才能推动②和③向上进入最上方的正方形处。
归纳 在推之前,一定要想好推的顺序。
课后答案 【教材第29页“练一练”】 1~2.略 3.84 28 17 4.略
作 业 一、想一想,说说小乌龟怎样才能把①②③号箱子推到右边的空格里。 二、根据下面每个图,自己学做一个灯笼。
存在问 题摘要 (1). ; (2). ; (3). 。
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成功之处表现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完成操作,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平移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勇于通过操作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感受小制作的技巧并体验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课外资料 七巧板的故事 你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5 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 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