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其中当时穆斯林联盟的领导人是( )
A.甘地 B.尼赫鲁 C.真纳 D.蒙巴顿
2.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哪一国家扶植的傀儡政权(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下列相关重大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 )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②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
③阿尔及利亚独立
④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拉丁美洲是最大的借款者,其债务总额占世界债务总额的 55%。发展中国家有5个大的公债发行国,其中包括阿根廷、 巴西和墨西哥这3个拉美国家。这说明( )
A.拉美沦为美国等国的殖民地 B.拉美内部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加速
C.拉美国家经济运行风险较大 D.拉美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5.由下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 )
国家或 地区 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在财政 总支出中的比重(%) 20世纪80年 代平均经济 增长率(%)
1985 年 1986 年 1987 年 1988 年
韩国 5.65 一 6.44 7.43 9.6
新加坡 1.61 1.57 1.31 2.04 6.6
中国香港 6.01 5.79 5.93 5.98 6.9
中国台湾 6.30 6.6 5.8 7.6 7.9
A.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经济高速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 D.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
6.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7.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 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 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B.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8.二战后,“去殖民化并没有结束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或给先前被统治的民族带来和平与繁荣”。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
A.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团结的局面 B.世界超级大国的干涉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D.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9.如表是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形势表》,表中可以反映出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印度、菲律宾、韩国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
海湾石油富国 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①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②各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各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④各国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出现“东亚模式”“海湾模式”“印度混合经济模式”“拉美模式”等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模式都( )
A.是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成功地解决了本国存在的经济问题
C.以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出口为核心 D.遭到彻底失败,阻碍了现代化进程
11.非洲,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亿)。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非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B.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C.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D.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2.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浪潮。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这一运动在当时( )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B.推动拉美国家迅速现代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刚果(布)和刚果(金)。
(1)材料一中的“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有哪些。
1.答案:C
解析: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阿尔及利亚独立是在1962年,故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债务高,说明经济运行风险大,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反映拉美国家的货币一体化,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拉美国家的收入情况,故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平均经济增长率较高,但用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相对较少,说明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贫富差距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福利的覆盖面问题,故C项不正确;D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6.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来看,非洲国家联合起来加强合作,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合作推动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改善秩序,而是促进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通过合作提升国际地位,而是促进经济发展,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拉美国家在二战后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有利于减少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增强经济自主,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及经济国有化,未体现拉美国家的整体现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国有化浪潮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存在共同点,C项表述错误;D项违背史实,排除。
8.答案:C
解析: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有所团结,如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故A项错误;世界超级大国的干涉是“先前被统治的民族”不能和平与繁荣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从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仍然是第三世界国家,它们相对贫穷,为工业国家提供原材料并依赖富裕国家的商品和援助,在政治上,很多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仍然受着殖民主义的深刻影响,因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是造成它们落后的根源,故C项正确;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是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浪潮,将大批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这有利于拉美国家经济独立,摆脱对西方大国的依赖,A项正确;“迅速现代化”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拉美国家受其影响,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浪潮,C项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3.答案:(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的发展;法西斯的侵略破坏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殖民地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