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4 14: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1.1964年,法国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1969年,联邦德国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两大阵营由对峙走向缓和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2.有学者指出,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给人类生产也带来了生态、气候、环境和过度开发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学者所述( )
A.说明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B.客观上要求人类增强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识
C.表明美国已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D.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了生产领域
3.在中国主办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以更好的方式监测国际资本流动。该组织成立时的主要职能是( )
A.稳定国际汇率,并提供短期贷款 B.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C.调节世界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D.为各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4.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该声明反映了( )
A.欧盟致力推动中东和平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强权政治加剧地区动荡 D.一体化提升欧洲地位
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6.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此前参与谈判的印度因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而最终选择退出。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前行 B.当今意识形态差异消失
C.中印两国矛盾不可调和 D.逆全球化现象开始出现
7.下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及其比重变化
年份 1990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货物贸易出口额(亿美元) 7986 14205 15093 18405 17271 18480 21440 34000
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 23.32 18.12 27.88 30.46 29.70 30.40 30.58 34
据此可知( )
A.贸易全球化范围扩大 B.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
C.发达国家放弃贸易保护 D.生产全球化正在形成
8.在国内,“信息化”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目标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关于信息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据此可知( )
A.中国信息化时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B.信息化进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C.信息技术产业兴起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D.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
9.建立于1975的G7(七国集团)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被形象地喻为“富人俱乐部”。而G20(二十国集团)除七国集团之外,还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到G20充分说明了( )
A.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体制已经建立 B.全球发展进入一元格局调整阶段
C.国际重大事务需要加强全球合作 D.发达国家合作解决全球经济危机
10.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
A.加强全球治理机制成为共识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11.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12.美国《福布斯》认为“一带一路”打造了一个连接中欧的升级版运输线路和新贸易枢纽网络,一个加强版覆盖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体系;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趟车。材料表明“一带一路”( )
A.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B.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
C.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中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2017年2月,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积极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摘编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促使全球化进入“第一阶段”?并概括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哪些因素促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都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八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大阵营仍然对峙,B错误;C不符合史实,排除;国际格局仍然是美苏两极格局,D错误。
2.答案:B
解析:以美国模式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引起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增强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择B项。A项表述错误,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以美国模式全球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的弊端,不代表美国已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答案:A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排除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前就存在经济危机,排除B;C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排除C;D是世界银行的职权,排除D。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支持叙利亚反政府力量,公然干涉他国内政,反映出强权政治加剧地区动荡,C项正确;欧盟谴责叙利亚政府,对他国内政指手画脚,不能说明其致力推动中东和平,排除A项;欧盟对叙利亚局势的态度,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有所加强,排除B项;欧盟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声明,不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也不能说明欧洲地位得到了提升,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负面清单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清单一方面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这些规定目的不在于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故A、B、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代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此前参与谈判的印度因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而最终选择退出”表明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故选A项;当今意识形态的差异仍然存在,并没有消失,排除B项;中印两国矛盾是存在的,但不是不可调和,排除C项;题干中的“此前参与谈判的印度因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而最终选择退出”是逆全球化的表现,但这并不是开始出现的现象,排除D项。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信息化 的进程体现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故选 B项。
9.答案:C
解析:从G7到G20,由世界上七个最富强国家到“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合作活动中,说明国际重大事务需要加强全球合作,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体制已经建立,排除A项;全球发展进入一元格局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提高、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多元格局深度调整阶段不符,B项错误;从G7至G20说明全球经济危机的解决需要新兴国家的参与,仅有“发达国家合作”远远不够,排除D项。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
(1)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和早期殖民扩张等;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推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2)因素:生产力发展;新的交通、通信工具的发明使用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3)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