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15: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新中国的开国文献,是中国历史大转变的科学总结,是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纲领,是在新的征途上继续前进的指路明灯。
作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他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他在各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主要作品有政论文《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卜算子·咏梅》,等等。
背景链接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1日凌晨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进军全国,到9月份已经解放全国大部。在这个背景下,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广大爱国人士的共同呼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是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的开幕词。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成语积累
(1)不屈不挠: 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 
(2)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进行顽强而英勇的斗争。 
(3)毫无疑义: 没有任何可以令人怀疑的地方。 
(4)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成语知识窗有关自信的成语
1.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内心满足。
2.稳操胜券:有胜利的把握。
3.志在必得:立志要得到或完成某种愿望。
4.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5.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初读课文 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本文点明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背景,阐述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展望未来,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精读课文 细揣摩
任务一 理清行文思路
1.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先介绍会议参与者,说明我们党的广泛团结。再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背景,阐述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接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文章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最后以悼念和庆贺结束。
2.文章第3、4段的内容调换一下顺序好不好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1)从表达的中心主旨来看,首先以第3段分析“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交代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然后以第4段的内容,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
(2)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第2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因而,第3段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而第4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显然不能跟第2段衔接。且第4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与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
任务二 鉴赏文章的语言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怎样丰富的历史内涵
参考答案: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站起来”是很直白的语言,但它却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2.文章第5段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句话有几个要点 这些要点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联
参考答案:(1)句中要点: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③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2)关联内容:
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有别于曾经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础上召开的。
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与会的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③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全国人民都渴望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拥护新的政府;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了和国民党反动派妥协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
3.毛泽东的这篇开幕词,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课文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第7段,提出“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B项,“辟”应读“bì”;C项,“强”应读“qiǎnɡ”;D项,“侮”应读“w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①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此处应是“如虎添翼”。②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使用正确。③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使用正确。④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感彩误用。⑤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用错对象。⑥叠床架屋:床上架床,屋上加屋,形容重复累赘。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带领干部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通过《群众》周刊向广大党员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C.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D.每个人都有“垃圾”情绪,都有心理暗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心理的暗影移除,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还真得好好修炼。
答案:B
解析:A项,不合逻辑,“就”应改为“才”;C项,中途易辙,应在“传统民俗”前加“使”;D项,成分残缺,应在“阳光、健康的心态”前加上“以”。
4.《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其描述的一幅是(  )
答案:A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楷书”的笔法,所以选A项。B项,隶书;C项,行书;D项,篆书。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说到底,改革是人在改革,是改革者催动着改革骏马飞奔。“蹄疾而步稳”,对改革骑手来说,需要多么高超的本领!然而,我们的本领,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①           ,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正如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的讲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②            。我们必须把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为③         ,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的高度自觉,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实践。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虚妄的空谈,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参考答案:①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 ②而是本领恐慌 ③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解析:填写时注意上下文的语意,注意句子的衔接。①处,注意后面的“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前面应该是“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但如填“出现种种问题”也能衔接,所以此处答案并不唯一;②处,应围绕全文的中心“本领”和前后语意推断;③处,应和前面的“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照应。
6.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
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以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为时代背景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观点鲜明是演讲稿的灵魂
在演讲稿中,鲜明、正确的观点是演讲成功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观点前后矛盾,成为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就会让人反感。为做到观点鲜明,可采用如下技巧:
1.灵活运用句式。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判断句,如在第2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2.运用表示强调的词语。例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等,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大量表示强调的词语,或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涵盖对未来的预见,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以确凿无疑的感觉。
[写作训练]
请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为“‘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演讲稿写一段开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00字左右。
示例“五四运动”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和道德情操。“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五四运动”时期,革命青年正是怀着这样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他们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他们为振兴中华奋不顾身;他们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彻底的斗争。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操,正是国家进步发展的力量源泉,直到今天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类文悦读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 ”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 ”“你想学些什么 ”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作“达德”呢 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 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 还不能。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 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的。“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 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地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 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
[品观点]
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所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品论证]
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点,先总述﹔后分三段从三个方面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段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 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 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 沉闷吗 悲哀痛苦吗 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 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品技巧]
文章倒数第2段运用了设问、排比、呼告等修辞手法。连续发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结尾段“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选自《晨报副镌》1923年1月15日,有删改)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表示:“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适用话题:“民族自豪”“爱国”“理想”“抱负”等。
2.课外素材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选择无怨无悔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黄文秀,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适用话题:“爱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为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