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11: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第六单元
目录
单元学习目标
01
语文核心素养
02
名师导学
03
名师导读
04
名师导练
05
课外技法专练
06
单元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 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
其次,要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本单元课文中也有不少名句值得欣赏、积累,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都可以抄录下来,时常温习,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要注意欣赏并初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比如《北冥有鱼》,要重点体会作者想象的雄奇与瑰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要重点把握两人的论辩技巧和庄子“以我观物”的心境;《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要注意对偶、排比句的使用造成的铺排效果;《马说》,要注意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和譬喻说理的巧妙;《唐诗三首》则应注意其中简练而传神的精彩描写,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
名师导学
语文要素 文言特殊句式
1.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①用“者……也”表判断;②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③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④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2.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续表)
语文要素 3. 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最为常见的是主语的省略。
4. 倒装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即“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
(2)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3)定语后置。如“军书十二卷”,即“十二卷军书”的倒装。
(4)状语后置。如“屠惧,投以骨”,即“以骨投(之)”的倒装。
(续表)
一课一法 【文本链接1】体会《北冥有鱼》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1. 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塑造鲲鹏的宏大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2.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奋飞的壮观气势:“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续表)
技法点睛 文言文倒装句的翻译——倒装句翻译需用移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 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初中阶段主要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等。如:
1. 主谓倒置。主语后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典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解析】以上例子是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续表)
技法点睛 2. 宾语前置。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多”“是”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
【典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翻译】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
【解析】翻译时应按照“不以其道策之”的意思,把“之”后面的内容放在前面。
名师导读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1. 背景解读
(续表)
写作背景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逍遥游》。《逍遥游》一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中。而本文则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2. 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神奇莫测
硕大无比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溟”,海。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
记载。
盘旋飞翔。
(6)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亦若是则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湛蓝。
颜色。
表示选择。
代大鹏。
看。
这样。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鲲/为宫室、器皿、人物
B. 是鸟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志怪者也/处处志之
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2.(1)B【解析】A.是/雕刻;B. 这,这样的;C. 记载/做标记;D. 运动/搬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乃记之而去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其境过清
C. 其正色邪/以顺为正者
D.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香远益清
A
(2)A【解析】A. 离开;B. 凭借/因为;C. 真正/准则,标准;D. 高远/远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鲲/有仙则名 
B. 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自劳军 
D. 志怪者也/非淡泊无以明志
B
(3)B【解析】A. 名字/出名,有名;B. 知道;C. 向上飞/皇帝;D. 记载/志向。
二、句子翻译题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4.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题
1.内容理解默写题。
(1)文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比喻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能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是因为它有所依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做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到的天空一样呢 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象征的大鹏,早在战国时就被庄子在《北冥有鱼》中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绘,“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中作者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内容理解简答题。
(1) 本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2019贵港中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2017重庆中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意在说明鲲鹏也有所倚,万物皆有所恃。
(3) 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2019呼和浩特中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分别概括各层内容。(教材课后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课文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突出鲲、鹏形体硕大;第二层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壮美;第三层写作者仰观苍天,想象大鹏俯瞰大地,抒发天地浑茫的感慨。
(5)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教材课后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 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要给这个寓言故事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
D
C. 文中“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D. 《北冥有鱼》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要借风而起,不算真正的自由自在。
3.D【解析】文章旨在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比较阅读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亦若是则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溟”,海。
记载。
气息,这里指风。
这样。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要迁徙到南海去。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参考译文:【乙】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鴳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有鱼焉/且焉置土石
B. 未有知其修者/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绝云气/哀转久绝
D. 负青天/负势竞上
B
3. B【解析】A. 代词,指那里/哪里;B. 长;C. 超越/消失; D. 背/凭借。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我 腾 跃 而 上 不 过 数 仞 而 下 翱 翔 蓬 蒿 之 间 此 亦 飞 之 至 也。



5.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一句可以看出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可以看出鹏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斥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硕大无比
志存高远
鹏程万里(或:鹏抟九天、万里鹏翼等)
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