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化学现象。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目标]1、认识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3、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利用该规律判断置换反应。[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发生的现象不同(目标1) 2.借助实验认识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目标2) 3.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根据这一知识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目标3)[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以往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掌握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通过学生之间的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对探究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3、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了解古代湿法冶金术,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根据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堂教师操作要领
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本,回顾金属与氧气的反应om]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铁铜活动一、阅读P61-62的内容,填以下表格:【复习】金属镁、铁、铜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粉也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反思:(1)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实验证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我们很少见到生活中铝制品生锈,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活动二、阅读课本P62-63,分组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1.根据实验内容完成下列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①向盛有Cu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②向盛有Fe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③向盛有Zn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④向盛有Mg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注:当然我们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完成此实验。若用相同质量的锌、镁、铝、铁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若酸是足量的,生成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2.实验反思:你认为这4种金属中,哪一种金属的活性最强?哪一种金属的活性最弱?你的依据是什么?请按照你的标准把这4种金属按照由强到弱的活性顺序排列: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1.请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写在下面。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有哪些,你能写下来吗?请试一试。学生活动三: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阅读课本63-64页,完成实验探究,找出可以发生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判断他们反应的依据是什么?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强调】1、 2、 3、 【针对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1)铁与硫酸铜反应: (2)铁与氯化银反应: (3)铜与硝酸银反应: (4)铜与硝酸锌反应: 学生活动四:当堂检测1.“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小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2. 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3.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把金属矿物冶炼成金属就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实现物质改造的典型范例。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 )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4.把一根洁净的铁丝放入稀硫酸中,(1)铁丝的表面产生气泡(2)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成浅绿色(3)铁钉质量减轻(4)溶液质量增加,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A.(1)(2)(3) B.(1)(3)(4) C.(1)(4) D.(1)(2)(3)(4)5、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A. X>Z>Y B. Y>X>Z C. Z>Y>X D. Y>Z>X6、氯化铜和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 ) A. 只有Fe B. 只有Cu C. Cu和Mg D. Fe和Cu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