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4 15: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图考古发现是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B.神农氏画像石刻
C.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D.唐代的曲辕犁模型
3.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目前,对这一记述最早的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见下图)(  )
A. 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何尊
D.毛公鼎
4.进入战国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反映出(  )
A.诸侯变法 B.三家分晋 C.王室衰微 D.华夏认同
5.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邹衍
6.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总数在70万人以上。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推动咸阳经济发展 B.实现社会资源均衡分配
C.维护皇帝独尊地位 D.管控地方巩固秦朝统治
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
8.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
A.诸侯 井田制 甲骨文 青铜 B.皇帝 郡县制 车同轨 长城
C.刺史 察举制 五铢钱 丝绸 D.内阁 军机处 青花瓷 商帮
9.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而,形成了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局面的措施是(  )
A.书同文 B.焚书坑儒
C.推行“黄老之学” D.独尊儒术
10.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  )
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刘秀建汉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12.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13.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4.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③《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  )
A.春秋时期 B.汉朝 C.战国时期 D.唐朝
1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7.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18.成语是时代的产物。“白衣公卿”“一品白衫”“雁塔题名”“春风得意”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9.下图(左)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下图(右)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  )

A.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 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C.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 D.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
20.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
21.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制(  )
A.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B.一直是中央派出的临时机构
C.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和对中央集权体制的挑战
D.具有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的双重性质
22.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立的军政机构有(  )
A.北庭都护府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
23.下图是金、南宋、西夏的局势图,此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4.“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25.观察如图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耕地面积增加
C.海外贸易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
26.与隋唐相比,宋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  )
①国家对社会成员控制相对松弛 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③重视家族出身的门第观念淡薄 ④社会形成崇佛抑道之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据《史记》记载:因为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而复仇。宋代以后,批判伍子胥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是主要因为(  )
A.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28.根据如表所示的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
时间 事件 事件后续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 明初沿袭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 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等,复设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荷兰人占领澎湖 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A.增强了政府领土主权意识 B.加强了对台湾诸岛的管辖
C.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D.抵制了荷兰在亚洲的扩张
29.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  )
A.天文和历法领域 B.数学和水利领域
C.天文和数学领域 D.历法和数学领域
30.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  )
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事的部分决策权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31.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有(  )
A.鉴真东渡日本 B.法显西游天竺
C.日本遣唐使来华 D.空海长安求法
32.历史上的诸多民族不断参与中华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制度建设成就的是(  )
A.猛安谋克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南北面官制度 D.南北分卷制度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3大题,共34分)
33.(11分)选官用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含义。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6分)
(3)材料三中的“南北榜争”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3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据《北史·魏本纪》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二年,“初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北魏汉化运动进入高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汉语、迁都城……他曾以冯氏丧事破鲜卑旧规,为其服丧三年,大兴儒家丧服之礼。 ——摘编自田照军、肖岚《魏晋南北朝儒学刍议》
材料二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4分)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目的和弊端的相同之处。(3分)
35.宋代历史,丰富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是基于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
(2)“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15 BCCDD DCBDD ADCCD
16——30 CDDDD DDCBD ACAAB
31 ACD 32 AC
33.(1)原因: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豪强地主操纵选拔官僚)日益暴露;②(阶级关系变化)士族没落,庶族地主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③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分)
(2)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世家大族选官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任答3点3分)
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到才能;方式由推荐、评品到考试,日趋严密;逐渐公平、公正化。(3分)
(3)看待:①“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举录取的公平性(科举录取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2分)
34.(1)特点:具有一定继承性;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汉化、封建化);顺应民族交融趋势;涉及范围广。(任意3点3分)
(2)特点: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2分)
历史意义: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分)
(3)目的:解决财政困难(1分)
弊端:官员在执行改革法令时,执行不力,腐败贪婪,增加了农民负担。(2分)
35.(1)现象: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1分)
措施:设诸路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分)
(2)表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以及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分)
(3)品质:诚信、轻利重义。(2分)
表现: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②钱币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③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④城市兴盛。(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