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运动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16 21:34:46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第三、四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具备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及五带的划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二)、导学部分: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 的。
2、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周期及图示
方向:
轨道(面):公转轨道(面)或 。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周期: (约365日6时9分)
速度: (1月初)较快, (7月初)较慢
读图要求(必修Ⅰp21图1-14):(1)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2)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3)把握公转方向;(4)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
3、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 ,目前黄赤交角约为 ,地轴 于赤道面,所以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0。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即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
读图要求(必修Ⅰp21图1-15):(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2)找出黄道面与赤道面;(3)识记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看书p21图1-16---1-18.
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具体变化 春分、秋分日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4、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夏半年(3.31---9.23) 1.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2.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冬半年(9.23---3.21) 1. 2.
春分日与秋分日 昼夜等长:各12小时
赤道 全年昼夜等分
2、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
分为 、 、 、 、
等五个热量带。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在同一天中,早晨、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
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过程与方法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具备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提问回答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二)、导学部分: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 和 。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和联系:
自转 公转
方向
周期
旋转中心
3、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自转基本要素 基本内容 特征
方向 绕地轴转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 恒星日 即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速度 线速度 1670cosа千米/时(а为纬度) 赤道向两极 ,南北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 150/小时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
4、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更替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叫 ,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 ,
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叫做 (圈)。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 ,即24小时。
[拓展提示]
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西向东运动。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
(2)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
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上 。
(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相关时间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 。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 ,表现为时间值要大。经度相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
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0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 ,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 。
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计算;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向东经过日界线减去一天,向西经过日界线加一天,时刻保持不变。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察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时针方向转动。
2、仿照书P17活动,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观察并思考:
①此时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 ;未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 ,
此时,中国是 ,美国是 。
②在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称昼半球,未被照亮的部分称夜半球。那么,昼半球占地球的 ,夜半球占地球的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我们称为晨昏线。
③沿地球自转方向轻轻拨动地球仪180°,此时中国是 ,美国是 (填昼或夜)。沿地球自转方向连续拨动地球仪,观察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情况,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更替?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④思考: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谁将更早迎来曙光?为什么?
⑤人们以1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三、当堂检测:
1、在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 )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2、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饶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按 时针方向旋转的;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按 时针方向旋转的。
4、以下几种现象,哪种是不属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 ( )
A、昼夜更替 B、赤道地区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
C、四季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 预习指导:演示地球的公转,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