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九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及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九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及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21:43:40

文档简介

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九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及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真题训练
新疆真题
1.(2021·新疆学业考·T15)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C.《华沙条约》签署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2.(2019·新疆学业考·T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 )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成立
C.德国的分裂 D.杜鲁门主义出台
3.(2020·新疆学业考·T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 )
A.东欧剧变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欧洲的联合
D.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4.(2021·新疆学业考·T16)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
A.由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
B.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C.制定规范多边贸易协定并解决贸易争端
D.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5.(2020·新疆学业考·T16)《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全球经济一体化
C.社会生活现代化 D.文明发展多元化
6.(2019·新疆学业考·T20)(节选)历史上曾经召开过多次国际会议,它们在重建国际秩序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高级别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2)材料二中图二中国加入这一组织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概述这两大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我国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4)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全国真题
1.(2021·长春学业考)“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描述的是冷战的( )
A.历史原因 B.主要目的
C.基本含义 D.深远影响
2.(2021·烟台学业考)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全面冷战的开始
3.(2021·安徽学业考)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4.(2021·达州学业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德国的分裂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2021·聊城学业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
6.(2021·遂宁学业考)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 )
A.杜鲁门主义推行 B.欧洲一体化发展
C.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D.欧盟的建立
7.(2021·鄂州学业考)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松散到联合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北约
C.成立欧共体 D.成立欧盟
8.(2021·黄石学业考)如图,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1961-1970年,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获得马歇尔计划援助
B.朝鲜战争中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9. (2021·苏州学业考)如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
B.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C.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
D.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
10.(2021·安徽学业考)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政策“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政府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
A.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B.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C.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D.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11.(2021·广安学业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12.(2021·苏州学业考)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
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13.(2021·盐城学业考)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14.(2021·广安学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始于 (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联合国的成立
15.(2021·遂宁学业考)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6.(2021·昆明学业考)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
时间 历史事件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60年 “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999年年底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7.(2021·荆门学业考)下面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首要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图案是( )
18.(2021·徐州学业考)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图示,右侧“ ”处应填( )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单极世界 D.经济全球化
19.(2021·攀枝花学业考)2019年美国将从中国进口的2 000多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美国这一做法表明( )
A.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20.(2021·重庆学业考)1999年3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
21.(2021·常德学业考)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各国矛盾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22.(2021·怀化学业考)“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发展潮流,“+”可以指各行各业。为“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
A.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原子能技术
23.(2021·遂宁学业考)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共同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下列还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的问题和挑战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淡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2021·苏州学业考)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25.(2021·安顺学业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国际组织主要机关示意图
材料二 国际格局的构成单位是由大国和大国集团组成的“极”。一个国家要成为一极,必须在国家权力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配置、经济能力、军事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
(1)材料一中的图所示为某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设置,请写出该组织的名称及其中一个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个国家要成为“极”应具备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举一个能体现该发展趋势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只要有国际组织就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PAGE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九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及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真题训练
新疆真题
1.(2021·新疆学业考·T15)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C.《华沙条约》签署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2.(2019·新疆学业考·T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 ( C )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成立
C.德国的分裂 D.杜鲁门主义出台
3.(2020·新疆学业考·T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 A )
A.东欧剧变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欧洲的联合
D.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4.(2021·新疆学业考·T16)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 D )
A.由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
B.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C.制定规范多边贸易协定并解决贸易争端
D.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5.(2020·新疆学业考·T16)《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B )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全球经济一体化
C.社会生活现代化 D.文明发展多元化
6.(2019·新疆学业考·T20)(节选)历史上曾经召开过多次国际会议,它们在重建国际秩序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高级别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2)材料二中图二中国加入这一组织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概述这两大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答: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依据材料三,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我国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4)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答:对话协商。
全国真题
1.(2021·长春学业考)“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描述的是冷战的 ( C )
A.历史原因 B.主要目的
C.基本含义 D.深远影响
2.(2021·烟台学业考)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C )
A.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全面冷战的开始
3.(2021·安徽学业考)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 )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4.(2021·达州学业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 D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德国的分裂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2021·聊城学业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B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
6.(2021·遂宁学业考)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 ( B )
A.杜鲁门主义推行 B.欧洲一体化发展
C.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D.欧盟的建立
7.(2021·鄂州学业考)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松散到联合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是 ( D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北约
C.成立欧共体 D.成立欧盟
8.(2021·黄石学业考)如图,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1961-1970年,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D )
A.获得马歇尔计划援助
B.朝鲜战争中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9. (2021·苏州学业考)如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C )
A.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
B.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C.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
D.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
10.(2021·安徽学业考)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政策“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政府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 C )
A.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B.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C.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D.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11.(2021·广安学业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D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12.(2021·苏州学业考)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
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13.(2021·盐城学业考)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D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14.(2021·广安学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始于 ( A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联合国的成立
15.(2021·遂宁学业考)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C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6.(2021·昆明学业考)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时间 历史事件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60年 “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999年年底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7.(2021·荆门学业考)下面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首要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图案是 ( C )
18.(2021·徐州学业考)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图示,右侧“ ”处应填 ( D )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单极世界 D.经济全球化
19.(2021·攀枝花学业考)2019年美国将从中国进口的2 000多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美国这一做法表明 ( C )
A.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20.(2021·重庆学业考)1999年3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 A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
21.(2021·常德学业考)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各国矛盾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22.(2021·怀化学业考)“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发展潮流,“+”可以指各行各业。为“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 C )
A.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原子能技术
23.(2021·遂宁学业考)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共同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下列还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的问题和挑战有 ( C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淡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2021·苏州学业考)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
答: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
答: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答: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
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25.(2021·安顺学业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国际组织主要机关示意图
材料二 国际格局的构成单位是由大国和大国集团组成的“极”。一个国家要成为一极,必须在国家权力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配置、经济能力、军事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
(1)材料一中的图所示为某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设置,请写出该组织的名称及其中一个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名。
答:名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中国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个国家要成为“极”应具备的条件。
答:趋势:多极化趋势;条件: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配置、经济能力、军事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举一个能体现该发展趋势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答:趋势: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国际组织: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只要有国际组织就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答:否(片面),理由:国际组织一定程度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不能完全保障世界和平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