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九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及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九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及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21:46:57

文档简介

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九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及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真题训练
新疆真题
1.(2021·新疆学业考·T6)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C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2.(2019·新疆学业考·T7)澳门在回归祖国的2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切主要得益于( D )
A.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D.“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3.(2020·新疆学业考·T4)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D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9·新疆学业考·T8)1972年3月6日,以《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为标题的一组图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C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2021·新疆学业考·T8)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C )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6.(2021·新疆学业考·T20)(节选)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根据“七普”数据看人口迁徙流动情况,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集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
(4)针对“七普”人口流动总体趋势,请你为早日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献计献策。
答: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加快兴边富民行动;走乡村振兴道路;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7.(2020·新疆学业考·T19)(节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中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答: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全国真题
1.(2021·衡阳学业考)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B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2.(2021·海南学业考)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B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3.(2021·达州学业考)“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 )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4.(2021·北京学业考)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D )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5.(2021·贵港学业考)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C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6.(2021·常德学业考)“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C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7.(2021·菏泽学业考)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D )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8.(2021·贺州学业考)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9.(2021·南京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0.(2021·株洲学业考)“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C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11.(2021·营口学业考)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C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2.(2021·安顺学业考)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D )
时间:1955年
人物:周恩来
方针:求同存异
地位: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3.(2021·盐城学业考)1971年10月26日,毛泽东说:“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派一个代表团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此次“乔老爷”的行程是( C )
A.赴印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到万隆参加亚非会议
C.参加第26届联大行使合法权利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4.(2021·铜仁学业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上的大事有( B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21·黔东南学业考)“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A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倡议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16.(2021·重庆学业考)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政府成功地促成了中日、中美建交……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显著。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同18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中国领导人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各个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
——整编自阎德学、华桂萍《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性发展》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打“√”;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〇”。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建交。( √ )
(2)中国在万隆会议期间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〇 )
(3)中日、中美建交推动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
(4)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
(5)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理论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 )
17.(2021·青海学业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材料三 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西海都市报》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中美建交时的国际政治格局。
答:国际形势的变化;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你有何感想
答: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外交底气更足。(或弱国无外交,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PAGE新疆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第九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及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真题训练
新疆真题
1.(2021·新疆学业考·T6)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C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2.(2019·新疆学业考·T7)澳门在回归祖国的2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切主要得益于( D )
A.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D.“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3.(2020·新疆学业考·T4)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D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9·新疆学业考·T8)1972年3月6日,以《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为标题的一组图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C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2021·新疆学业考·T8)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C )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6.(2021·新疆学业考·T20)(节选)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根据“七普”数据看人口迁徙流动情况,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集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
(4)针对“七普”人口流动总体趋势,请你为早日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献计献策。
答: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加快兴边富民行动;走乡村振兴道路;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7.(2020·新疆学业考·T19)(节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中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答: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全国真题
1.(2021·衡阳学业考)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B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2.(2021·海南学业考)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B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3.(2021·达州学业考)“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 )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4.(2021·北京学业考)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D )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5.(2021·贵港学业考)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C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6.(2021·常德学业考)“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C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7.(2021·菏泽学业考)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D )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8.(2021·贺州学业考)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9.(2021·南京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0.(2021·株洲学业考)“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C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11.(2021·营口学业考)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C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2.(2021·安顺学业考)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D )
时间:1955年
人物:周恩来
方针:求同存异
地位: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3.(2021·盐城学业考)1971年10月26日,毛泽东说:“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派一个代表团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此次“乔老爷”的行程是( C )
A.赴印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到万隆参加亚非会议
C.参加第26届联大行使合法权利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4.(2021·铜仁学业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上的大事有( B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21·黔东南学业考)“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倡议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16.(2021·重庆学业考)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政府成功地促成了中日、中美建交……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显著。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同18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中国领导人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各个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
——整编自阎德学、华桂萍《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性发展》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打“√”;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〇”。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建交。( )
(2)中国在万隆会议期间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〇 )
(3)中日、中美建交推动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4)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5)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理论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
17.(2021·青海学业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材料三 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西海都市报》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中美建交时的国际政治格局。
答:国际形势的变化;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你有何感想
答: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外交底气更足。(或弱国无外交,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