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后作业: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后作业: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4 15: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10000年 B.5000年 C.3000年 D.2000年
2.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3.农耕和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推动文明进程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养殖技术的提升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生产方式的变化
4.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
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5.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学会建造房屋 B.能够掘井引水 C.原始农耕得到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6.安阳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商代遗址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
7.据考古发现,约9000年前,西亚已经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约7000年前,美洲墨西哥的原著居民已经栽培出了玉米;约6000多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培育出了粟;等等。这说明( )
A.农业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B.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
C.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D.农业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
8.新石器时代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
①食物种类更加丰富
②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③科技得到全面发展
④原始文化产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B.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
C.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
10.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12.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
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摘编自[美]杰克逊 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学生版)》
材料二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三 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过去狩猎者所崇拜的神灵和巫术这时已不合时宜。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 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试举一例。
1.答案:A
解析: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逐渐代替采集和渔猎,故A项正确。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变化是指原始人类从“穴居”到“定居”。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的农耕、饲养和纺织,这使得他们可以过稳定的定居生活,C项正确;学会建造房屋、能够掘井引水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不是原始人类进行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排除A、B、D三项。
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出土了大量商代农业生产工具,且农业生产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较大,这说明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因此B项正确。商代不属于旧石器时代,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C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早期农业的发展。由材料信息可知,西亚、美洲、中国等地都发现了早期的农业文明,这说明农业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故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的结论,排除B项;C、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技术革命”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出现,使原始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初步改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状况,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生活条件,A项正确。农业的出现,促进了早期科技的发展,但“全面发展”说法错误,③排除;旧石器时代原始文化已产生,④排除。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灌溉系统对苏美尔城市中政府的管理职能有较高的要求,这促使了苏美尔城市中国王拥有很大权力的局面出现,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D项说法错误。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材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综合可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B、D项排除。
11.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进而出现阶级、文字,这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2.答案:B
解析:“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13.答案:
(1)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
(2)类别:分为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
(3)原因:需要新的神灵来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示例: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