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15: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代表作《竹枝词》《秋词》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安徽和县刘禹锡“陋室”
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___。
名 灵 青 丁 经 形 亭
ing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字词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牍 / 渎( )亵渎
犊( )牛犊 /黩( )穷兵黩武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
嚅( )嗫嚅 /孺( )孺子可教
蠕( )蠕动
xīn
tái

hónɡ rú
shǔ
lòu
xīn
qìnɡ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朗读课文,划节奏,分层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于
名词用为动词,出名
神异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神奇了。
斯是陋室,惟吾(wú)德馨(xīn)。
指示代词,这,此。
语气词,加强肯定的语气。
能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互文)
苔藓留下的痕迹
动词,由低处长到高处。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跟我谈笑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
不加装饰的琴。
指佛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指世俗的乐曲。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形容词用作动词,扰乱,使……乱
官府文书。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疲劳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两者旧居都很简陋,因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何…之有”宾语前置的句式。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说:“那里太简陋了,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怎么会简陋呢?”
关于“何陋之有”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2.陋室,真的陋吗?
3.作者写陋室用意何在?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比兴)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虚衬实,以山水做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短文主旨“德馨”。
用“山、水”来比“室”
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
用“仙、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陋室,真的陋吗?
不陋
原因:惟吾德馨(主旨)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雅致,
宛若“世外桃源”
写景的部分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
对偶、拟人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 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绿”、“青”又渲染了环境的恬静雅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入”字生动地写“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
4.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日常生活: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风生,交往不俗。
--- 生活情趣高雅
环境优美(景)清幽
交友高雅(人)不俗
生活情趣(事)高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这两者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灯红酒绿之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作描写抒情罢了。
“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之乱耳”这两者矛盾不?
5.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亮:
扬雄:
孔子:
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有名的先贤
诸葛亮:
扬雄:
孔子:
闲居草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
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淡泊的情怀
(引用典故,类比)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德操与才能,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2、作者最后应用孔子的话用意何在?
1、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出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合作探究
1、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2.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主题: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陋室


不慕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陋室铭
设喻引题




类比,起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景清幽 )
生活情趣(事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反问点题
交友高雅(人不俗)
类比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xīn( )
斯是陋室(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无案牍之劳形( )
可以调素琴( )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名词→动词 出名
原指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指示代词 这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形容词→动词 使···劳累
弹奏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学而时习之
代词,它
吾欲之南海
动词,到……去。
念天地之悠悠
助词,的。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类比
对偶、互文
反问
l.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操。 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的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5)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的句子:
————————,————————。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 、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
————————,————————
————————,————————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课内检测 巩固提高:
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
————,——————。————,—————。
2、主旨句: 统领全文的词语:
————。
3、画龙点睛的句子:
————————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
5、文中唯一的散句:
——————————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
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仿写课文
任选一个题材,仿写课文。
托物言志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则名;
人不在多,参与就行。
斯是奥运,众星如云。
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
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
一心破记录,论输赢;
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
东土雄狮吼,
西方苍鹰鸣。
国人云:“看我北京!”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
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
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
谈笑添学问,思辨助长进。
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翁。”
教师赠言:
“惟吾德馨”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