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群星闪耀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群星闪耀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15: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七年级下册语文
群星闪耀
主题阅读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关键句
是指那些或者在文章结构上具有重要作用,或者能够揭示全文主旨,或者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抓住关键语句,有助于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厘清作者的思路、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内涵。
方法点睛
抓能够揭示事物性质、状态等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中心,明确句子含义。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说和做》
“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明确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句子的深层意思及表达效果。
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
——《秋天的喜讯》
此时许多朦胧的憧憬,像蓝色的海波,像白色的浪花,在他心中跳跃……
——《在大海彼岸》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
议论
对比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承上)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启下)
——《说和做》
关键句在文中往往会处于不同位置,我们可以依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其作用。
位置判别法
结尾关键句
袁隆平年岁已高,但他作为一名国际农业战略家的本色没有褪。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一段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并深化了文章主旨。内容上,高度赞美了年事已高的袁隆平仍然是一名敢于创新、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国际农业战略家,而“本色没有褪”与前文的“五十多年来、这一习惯、从未间断”形成呼应。正是几十年不变的“本色”使得袁降平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并且造福于人类,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农业战略家”。
方法小结
是人物、景物、事物等表现对象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抓住表现对象细微之处,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节
抓取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特征及情感。
人物的服饰、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
环境或场面等的描写
明辨判别
句例识别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邓稼先》
(神态、语言描写)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说和做》
(外貌描写)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回忆鲁迅先生》
(动作描写)
有的是在改革的风潮中来赶时髦,说不上什么抱负;有的确实是想学点新的本领,好回去挽救垂危的王朝;也有的甚至是借此来玩一玩,镀镀金,观赏观赏岛屿之国的风光。
——《在大海彼岸》
社会环境描写
分析表达效果
刻画人物性格
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烘托环境氛围
揭示主题思想
……
《秋天的喜讯》中详细记录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体现了袁隆平的哪些特点?
袁隆平反复细数稻粒,预测产量。这一细节描写,让一个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研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袁隆平呈现在读者眼前。
案例分析
对中国留学生服饰的描写,虽惟妙惟肖,却让鲁迅先生甚为“反感”,因为先生有拳拳的爱国之心。
他们本来拖着长辫子,现在因为留学生须戴制帽,便把大辫子盘在头上,直顶得帽子高高耸起。也有散开辫子,盘得平平的,摘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迅看到这种模样,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
——《在大海彼岸》
先生的认真细致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回忆鲁迅先生》
《宋史·寇准传》中,从寇准取《汉书·霍光》来读,读到霍光“不学无术”时,哈哈大笑说“这就是张咏在说我啊!”
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神态)
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文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