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复习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复习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5:1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三单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预习检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的( ),促进农村( )发展。
改革开放
农村
生产积极性
经济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年,安徽( )农民实行分田( ),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 ),生产积极性大大( )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 ),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 )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大丰收
1978
提高
自主权
包产到户
凤阳小岗村
生产责任制
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 )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 )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 )和( )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 )化、( )化、( )化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 )和实现( )开辟了一条新路。
致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国农村
农民收入
农民
生产力
农业生产
专业
商品
社会
乡镇企业
现代化
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 )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 )年10月,中共( )通过了( ), 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
198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城市
城市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2.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 )经济,发展为以( )经济为主体的( )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 ),实行( );实行以( )为主、( )并存的制度。
政企分开
多种所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 );实行经营( ),企业的经济( )、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 ),职工收入就( ),克服了长期以来吃“( )”的弊病。1987年,我国( )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 )收入和城乡( )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增强企业活力
利益

经营自主权
大锅饭
承包责任制

工农业
财政
居民
1.( )年,中共( )明确提出要建立(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 )是同社会主义( )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 )在国家( )下对(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
宏观调控
市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制度
2.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 )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有利于实现( )的协调发展和稳定( )增长,对( )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明显增强。
经济
市场经济
“大锅饭”
现代化建设
市场
高速
经济实力
设问导读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策?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改革开放。农村。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及作用。
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作用: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展开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何作用?
展开: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主要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作用: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什么文件指出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
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收入不多,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中国农民人口多,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
合作探究
1.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有何结果?就“政府应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变化及结果: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更高,但出现了一系列消极影响;1978年以后逐渐在全国推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农村得到很大发展。
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利益;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实行改革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得到发展的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在城市实行改革后,生产大大得到发展的原因:实行改革后,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这大大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二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三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
四是利益分配不同。前者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后者更加注重效率。
自我检测
1.“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传奇”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
A.机关
B.企业
C.农村
D.城市
C
2.“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
B.村民自治权
C.生产自主权
D.乡镇企业兴办权
C
4.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B
5.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中共(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拓展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注:图一是位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图二是小岗生产队农民私下订立的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状况: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着怎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材料三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和张瑞敏的话说明了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是如何实现的?
(3)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
(4)20世纪90年代,从青岛电冰箱厂发展到享誉全球的海尔集团经历了股份制改革,这一做法与哪次会议上的哪一决策有关?
(4)会议:中共十四大。
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改革使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作业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契约(节选)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材料四 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时间 粮食总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1)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订立了材料一中的契约后是如何做的?
(1)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民为什么热烈拥护材料二中的这个制度?
(2)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连年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等。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3)说明安徽省凤阳县在1980—1982年粮食产量逐年递增。
(4)增强企业活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