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17 06: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1973年度人物 勃列日涅夫1988年度人物 戈尔巴乔夫认识他们吗?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 ;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 。改乱了改死了改垮了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弊端暴露权力________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____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______1、压抑企业______
2、片面发展______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______制
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
_______积极性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苏联经济改革一览表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赫鲁晓夫其人其事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7 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的是赫鲁晓夫功过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突出;斯大林逝世。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开垦荒地;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权力________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____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______1、压抑企业______
2、片面发展______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______制
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_______积极性给企业部分权力给地方部分管理权农民拥有一定数量自留地和牲畜:物质利益原则;侧重改革农业、发展农业内容: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1964-1982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有人说过,是在斯大林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比较典型的党的领导干部,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执行者,但绝不是一个合适的领袖人物。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没有突破旧体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滑坡。前期收到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赫氏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氏改革混乱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权力________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____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______1、压抑企业______
2、片面发展______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______制
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_______积极性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农业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内容:被美国人评价为年轻、温和、令人敬畏的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于1987年签订了《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军备竞赛,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对于他的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正是戈尔巴乔夫亲手将苏联葬送。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神话谢幕。戈尔巴乔夫其人其事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的根本打破权力________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____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______1、压抑企业______
2、片面发展______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______制
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_______积极性给企业自主权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加速发展重工业内容: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悲惨结局:结果:经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
局势失控1991年底苏联解体。根因: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1991年月12月25日19时32分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三次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 同: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都脱离苏联实际,都以失败而告终。
异: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进行的是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①内容:②结果:③失败原因:①目的:②内容:③结果: 反思: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提示:可从政治稳定跟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速度、理论指导、改革方向、配套措施及政策、改革遇到的阻力和矛盾等方面考虑。 ●改革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
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方向;
●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借鉴: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道路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 失败)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