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7张PPT。20C50年代,日本通过改革,实现了近现代史上第二次崛起19C60年代,日本通过改革,实现了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崛起隋唐时期,日本通过改革,实现了古代上史上一次飞跃。日本人具有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优良传统说明 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两个在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培理明治天皇明治维新1868---1873年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思考::19C日本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幕藩体制一、明治维新的背景思考::19C日本的社会经济状况又如何呢?旧制度:封建领
主土地所有制新现象:经营手
工工场的富裕农
民和商人新旧并存等级森严经济:有限的对外贸易
思想:洋学兴起思考::19C日本对外交流状况如何呢?闭关锁国政策 想一想: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主要是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这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形势,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9C日本的社会状况
政治:幕藩体制,四个等级
经济:新旧并存
对外:闭关锁国
思想:洋学兴起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 观察此图,思考日本将会产生哪些经济、政治矛盾?经济一、明治维新的背景:生产力受阻碍封建领主土
地所有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幕府统治下各阶级关系如何呢?江户时代社会矛盾的尖锐
"米骚动"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1)政治:幕藩制、等级制导致矛盾尖锐(2)经济:(3)外交:一、明治维新的背景(4)思想:洋学兴起为日本向西方学习准备了条件天皇、大名、武士、农民、商人、手工业者根因2.民族危机:黑船来航的冲击(外)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 (1)危机: 美国、英国等入侵(2)应对:A主导者:中下级武士(吉田松阴)B策略:改革、开国---富强、独立C结果:1858年,遭幕府镇压提出原因客观:民族危机的冲击主观:吸收洋学、吸取中国教训(3)认识:改革幕府的希望破灭2.民族危机:黑船来航的冲击(外)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 A策略:靠天皇、反幕府、反侵略3. 19世纪中期:改革条件的日趋成熟明治新政府建立—前提第一阶段:尊王攘夷(1860—1864)第二阶段:武装倒幕(1867—1868)B结果:长州之战,失败结合课本,思考尊王攘夷运动为何失败?主观:盲目排外的策略失误
客观:日外势力的联合镇压A策略:靠自己、反幕府、向西学B结果:政变成功、建立新政府结合课本,思考武装倒幕运动为何成功?主观:正确方针、正确策略、群众基础
客观:有利政治形势---幕府危机、明治继位(三)有志之士的探索活动吉田松阴等主张对内广开言路,对外
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结果遭到幕府的镇压;通过幕府改革
的希望破灭; 对内主张王政复古,用天皇亲政
取代幕府政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
结果遭受严重挫折,此途径失败;强藩改革强藩战争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庭设在京都藩 主幕 府 日本统治机构表
(四个等级)主仆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日本的幕府时代德川家康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幕藩制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士(武士)、农、工、商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长期束缚着日本人的生活,甚至连所使用的文字和语言的区别都非常明确。儒教道德思想是上下尊卑、服从和效忠等日本社会关系的起源,而幕府为了维护这种固执的封建秩序,拒绝任何的社会变化。
——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日本纺织工场图领主制:土地归领主(将军与大名)所有,只能世袭,不能买卖,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区别于中国培理登陆图(1853年)惊 破 太 平 梦几 只 蒸 汽 船工业革命黑船驶抵浦贺港1853年浦贺港《日美亲善条约》民族危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日本武士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相同:属于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尚武精神 吉田松阴,1840年8月4日出生于长州。他是经营兵学师范的叔父吉田大助的养子,因而继承了兵学师范教育事业。他虚岁11岁时,就已能给藩主讲课。1854年,因策划搭乘培理率领的美国军舰偷渡美国而被捕。出狱后,专事培育人才工作。是倒幕维新运动和民族扩张理论的“宗师”,他的“忠魂不灭”说催生了日本新武士道的产生。由于反对幕府,倡导尊皇攘夷,再次被捕入狱。1859年,在江户的刑场被处死,时年29岁。 佐久间象山 吉田松阴吉氏双璧:高杉晋作、久坂玄瑞 伊藤博文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乎?
——吉田松阴
西南强藩:四大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大政奉还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王位初期,正值倒幕运动高潮。倒幕派从他那里取得密诏,宣布武装讨幕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建立了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权。此后明治天皇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称为明治维新。京都东京
(江户)迁都1868年二、明治维新的准备《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二、明治维新的准备1.迁都:京都--江户2.颁布《五条誓文》--施政纲领三、明治维新的目的富国强兵日本殖产兴业中央集权文明开化世界強國废除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目标 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的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二、明治维新的准备1.迁都:京都--江户2.颁布《五条誓文》--施政纲领三、明治维新的目的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发展资本主义3.实现民族的振兴富强、独立脱亚入欧整体感知变革过程 思考:明治维新的第一个阶段的主题是“破旧”。阅读课文,请说明日本该时期废除了哪些阻碍历史发展的旧制度?其结果如何? 第一阶段:新政府建立之初,核心就是“破旧”
第二阶段:19C70-80年代,核心就是“立新”废 藩 置 县东
京京
都大
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 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四 民 平 等废 除 武 士 特 权带刀者斩3.经济:废除了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农业发展。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一)第一阶段:破旧1.政治:废藩置县,结束割据,实现了统一;2.政治:废除了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
实行四民平等;奠基础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二)第二阶段:立新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工业(1)19C70S:A内容:军事工业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民用工业:国营“模范工厂”B特点: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重点国家为主导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二)第二阶段:立新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工业(2)19C80S:A内容:扶植私人企业出售国营企业B特点:国家鼓励扶植私企,充分调动民间企业力量以推动工业化结合P96方框思考:日本为何采取这种经济发展战略日本人民没有兴办事业的传统和意愿,只能先由国家来起到示范作用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只能依靠国家力量,才能在短期之内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思考:日本殖产兴业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正确的指导思想: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向西方学习)2.正确的经济战略:适合本国特殊国情(以国家为主导)3.充足的人才后备:依靠教育培养本国人才(1)教育:“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二)第二阶段:立新2.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A改革教育的内容:儒学—自然科学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学、中学、大学C扩大教育的对象:打破传统等级制依据p97书本知识,归纳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教育:“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二)第二阶段:立新2.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2)思想:传播西方启蒙思想(福泽谕吉、新闻)(3)社会生活各方面:西化错。
这种拒绝实行议会民主政治的言论,实质是要维护藩阀特权地位和专制统治。
自由民权运动的出现冲击藩阀专制。这种观点不符合潮流,也不利于日本社会近代化全面发展。
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二)第二阶段:立新3.政治:颁布宪法,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完成课中思考题(1)原因:
(2)内容:
(3)影响:
(4)实质: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专制主义统治四、明治维新的内容(二)第二阶段:立新4.军事:建立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3)设立军事院校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1年10个月的考察。日本使团出发立新的途径:立新的领域:向西方学习经济、政治、
文化、军事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日本的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日本早期的铁路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一般称为“横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观察以上几幅图片,结合课本指出19C70S这一时期的殖产兴业主要涉及哪些行业,具有哪些特点?思考:依据上文,大久保利通认为国家富强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方法:政府诱导鼓励人民兴办工业1872年,三井银行的前身,三井兑换店成立 富冈缫丝厂(彩色印刷风俗画的木版画 )于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纱厂。 富冈制纱厂女工学习场面画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天皇
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日本,一万元日币上的头像是教育家福泽渝吉,五千元的头像是教育家新渡户稻造到1889年,外籍专家大部分被解聘,日本基本实现了科技人才的自立。思考:依据材料和书P97的曲线图表,概括日本义务教育的特点材料: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九年义务教育1.主导:国家重视与支持
2.年限:4-6年,逐渐延长
3.发展:起步于19C70年代,90年代后普及率急
剧增长。
4.对象:女子普及率增长速度高于男子,最终趋
于平衡。 1871年,日本最早的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发行图为1880年,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东 京 的 鹿 鸣 馆明治时代建立的东京上野公园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1890年,东京浅草建成60米高的凌云阁,轰动一时。完成阅读与思考题《明治宪法》颁布仪式(1889)“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一)明治维新的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
资产阶级革命五、明治维新的评价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问题:(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一)明治维新的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
资产阶级革命五、明治维新的评价(二)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维新前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三)明治维新的局限性①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对外: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甲午战争、二战)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梁启超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摘自《世界近代史》 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1)背景: 2)准备过程: 3)内容: 1.内部条件2.外部条件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中下级武士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成为改革派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西方各国进行革命或改革。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牵制列强干涉势力。顺应潮流、符合国情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C)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D)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资本家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D)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B)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拍卖(D) 6.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突出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C) 7.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D) 8.(2002年广东综合题)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企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9.(1999年广东高考题)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C)(A) 10.(1997年全国高考题)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掌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是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最高统帅,拥有专职权力 (A) 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对本国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者的异同吗?想一想相 同 点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背
景方式 性质影
响 结果不同点日本先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领导
内容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除农奴的法令而进行。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思考: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
①英国和法国:
②美国:
③俄国和日本: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族独立战争
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④民族统一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1871年德意志统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小 结 提 高1870年意大利统一1868年日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原属封建营垒的中下级武士、西南一些大名,高利贷商人不满幕府的统治,进行倒幕,取得成功。新政权确立后,进行改革,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这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不可能彻底的改革封建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后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哪里? 1、政治上:中下级武士长期垄断政权(蕃阀)
2、经济上: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军国主义传统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1)据材料,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地学习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