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15: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识记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学指导(5分钟)
阅读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如何正确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叫“新学”或“西学”
旧文化: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什么是新文化?
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帝德乾坤大
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皇恩雨露深
材料一:
为什么发生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令》。28日,袁世凯换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头戴平天冠,进行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什么逆流?
直接原因
3.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旧式的婚礼中,不乏西装革履者。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旗帜
1915 上海
法语:青年
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口号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蔡元培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
北大成为思想最活跃、学术最自由的最高学府,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蔡元培
北大教员汇集的油画图
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和科学。
3.是一场文学革命。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镜头一: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旧道德草菅人命

道德
旧道德:指儒家传统道德,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核心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愚昧 迷信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思想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核心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要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十七大报告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常识、理性分析社会的科学观点
科学
民主
2.提倡民主与科学。
胡适与白话文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3.是一场文学革命。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镜头三: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说这姑娘长得真漂亮,于是把她娶回家,结果一看嚎啕大哭。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文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拓展
后期:1918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
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李大钊
打倒孔家店——吴虞
三、小 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意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C
D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C
D
5、阅读分析: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
《新青年》
(2)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
(3)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民主”“科学”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鲁迅、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