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3 22: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兰茂(1397~1476),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学者、药物学家。他编著的《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在内的药物学著作。一百多年后,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
《滇南本草》书影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它们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所属的领域是( )
A.书法绘画 B.文学艺术
C.中医药学 D.农业技术
3.右边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4.“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材料介绍的是(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5.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北朝《齐民要术》 唐朝曲辕犁 明朝《农政全书》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6.某班学生准备绘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谱”,关于明朝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 )
A.《伤寒杂病论》 B.《梦溪笔谈》
C.《农书》 D.《天工开物》
7.“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北京故宫 D.明长城
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C.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9.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10.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 )
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 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
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 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
A.①⑤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的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0 DCBCD DDDDD
11.(1)措施:采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疫负担的措施,同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表现: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农作物的一季多熟;水稻产量的增如。
(3)主要观点: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与保障。作者:徐光启。地位:是有关国际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4)认识:轻徭薄赋,以民为本,发展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兴修水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