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下)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下)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4 15: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下)
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19世纪在西欧传播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持续向欧洲其他地区和亚非地区传播,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形成,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际政治理论上确定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战后形成了第二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
亚洲和非洲的几个新兴民族国家在经过独立战争和现代化建设的洗礼后,其文化呈现出的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面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
独立运动
(觉醒)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
世界殖民
体系的瓦解
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独立新高涨与独立后的发展)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一: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14日《大西洋宪章》
材料三:从主观因素上看,二次大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最广泛地动员了…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二战削弱了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力量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二战进一步削弱了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力量。
▲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独立的鼓舞。
▲国际社会将尊重各国主权和民族自决权作为国际政治基本原则。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英帝国迅速解体(1947年印巴分治;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代表在法国埃维昂城签订《埃维昂协议》,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随着日本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年)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1)概况: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共和国;印度尼西亚等也纷纷独立。
(2)影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非洲掀起民族独立风暴
(1)概况:1953年,埃及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1962年,在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斗争下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2)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
(1)概况: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成立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影响: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到41个
锡兰 1948
马来亚 1957
老挝 1945
菲律宾 1946
印度尼西亚 1949
缅甸 1948
柬埔寨 1953
新加坡 1965
古巴
1959 推翻美国傀儡政权
1961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
1999 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背景:
河流有许许多多,彼此不同,但是它们汇流于同一海洋。同样,宗教也有许许多多,但是,所有宗教的真正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如果我们关注目的,便会发现各个宗教之间没有区别。
——甘地
2.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表现
印度 现代文化 呈现多样性 ▲接受西方:
①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保留传统:
①注重发展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新加坡、韩国 (20世纪60—80年代) 儒家文化 与西方文化结合 ▲保留传统:
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接受西方:
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
2.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表现
2.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表现
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宗教:(保留传统)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接受西方)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语言:(保留传统)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接受西方)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遗产:(保留传统)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产生
很大影响。
思考点(P75页):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民族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复兴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分析角度:国家独立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下)
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