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上)
【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问题1:苏州文化是通过什么形式传承下去的?
口头传说
史诗
建筑
节日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上)
01
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02
翻译出版——传播文化
03
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苏州府学是宋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地方学府,号称东南学宫之首。”
——张劲雷《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1035
苏州府学
1.中国古代的官学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2.中国古代的私学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1)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2)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
(3)宋代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 柏拉图学园 BC387
▲ 蒙学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材料一: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理义明。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为称首。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之统纪,恃以不坠。 ——(南宋)王应麟《慈湖书院记》
材料二:书院便应运而生并逐步衍变为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3.作用
材料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当然更加繁荣。——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
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有利于古代典籍的传承
有利于科举考试的推行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1035
苏州府学
1713
紫阳书院
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张伯行
材料四:……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材料五: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不断深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设学校以输入他们的宗教和文化,1839年美国人布朗在中国澳门开办的玛利逊学堂,“校中教课,为初等之算术、地文及英文”。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以后,洋务派在国体基础上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教育。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相继在各地兴办了大量新式学校。洋务学堂将西方自然科学作为主要课程,包括数学、格物、化学、具体的技术等课程,另外开设了“四书”“五经”课程,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曾先后派出多批学生赴欧美、日本学习自然科学、先进技术。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到1875年共派出四批120人,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教育发展变化的背景。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教会学校产生并发展
救亡图存,巩固清王朝统治
课程设置东西结合
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启教育近代化
政治:列强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西方思想和科技不断传入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二)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1035
苏州府学
1713
紫阳书院
1904
江苏师范学堂
1.大学教育
1912
1916
蔡元培任校长,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1912
北京大学
1898
京师大学堂: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清华学堂
1911
1912
清华学校
1928
国立清华大学
1912
省立第一师范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我们应该追寻怎样的大学精神?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材料六:大学商业化尽管给大学带来了具体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在大学学术标准,学术自由,大学声望以及民众信任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疏忽,人们看到并且颂扬大学商业化带来的显性价值,却忽视了商业化可能带来的使大学丧失自己独有文化个性的隐性影响。 ——梅伟惠《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及其启示》
材料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
材料八:大学不能遗世独立,但却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政治风向或社会风向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着,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二)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1035
苏州府学
1713
紫阳书院
1904
江苏师范学堂
1927
苏州中学
1912
省立第一师范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二)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2.留学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学
初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中期派遣船政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海军与船政。
20世纪初掀起的留日风潮
清末民初庚款留美
勤工俭学留法热潮
20世纪20年代赴苏留学潮
容闳
孙中山
1896年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留学。1903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奉照拟定《奖励游学生毕业章程》并公布实施,此举将留日运动推向高潮。
邓小平
一战后,法国急需劳动力,加之1915年,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提出了“勤以做工,简以求学”的口号。大批青年应时代潮流,积极响应口号赴法勤工俭学,从而掀起了长达20多年的留法热潮。
胡适
1909—1940年,美国逐年逐月退还庚款,并将所退庚款用于选拔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中美文化交流。1909年,美学务处正式成立。
聂荣臻
十月革命后许多留学生开始前往俄国学习其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与治国之道。
为中国培养各类人才
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作用
一.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三)中国现代学校教育
1952
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6
东方红战校、苏州市第九中学
1978
江苏省苏州中学
1985
大学少年班预备班
1995
《江苏省苏州中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规划》正式出台
1992
“初中外语特色班”、“高中国际班”
世纪之交
推进国际化战略
▲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革期间,教育事业的破坏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教育事业重上正轨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90年代,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40多年,
教育迈入历史新征程
时期 学校教育变化 作用
古 代 中 国 官学 先秦 学在官府 文化传承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等
西汉 建立太学及地方官学 西晋 国子监是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机构 私学 春秋 私学产生 唐 古代基层社会教育体系(学塾、村学、蒙学) 宋 书院产生与发展: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古希腊 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柏拉图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吕克昂学园) 中世纪西方 大学成为研究神学的重要场所,却也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 近代西方 法国 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 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转变(教学与研究结合) 美国 世俗化、商业化,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近 代 中 国 洋务运动 国内 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 留学 教育 官派留学 戊戌变法 建立京师大学堂,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留日风潮 辛亥革命 北京大学、清华学校 庚款留美 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推动新文化运动 留法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后 国立清华大学,延聘大量学者 以俄为师 新 中 国 文革前 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推动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新时期 1983“三个面向”、1995“科教兴国”、取得一系列教育成就
学校在变
学制在变
教学内容在变
教育的形式在变
教育服务的阶级在变
…………
(一)印刷书:1.诞生过程
公元前30世纪 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
公元前5世纪 简策、帛书,中国最早的书籍。
前2世纪 植物纤维纸。
公元105年 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
唐朝 雕版印刷品。
11世纪中叶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15世纪中叶 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直接催生了印刷书,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缺点:
(1)笨重,不便携带;(2)价格昂贵,不易收藏流传。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
二.翻译出版——传播文化
二.翻译出版——传播文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印刷书的诞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九:1457年,欧洲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知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一)印刷书:2.作用
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
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
▲ 2019年3月24日,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二.翻译出版——传播文化
(二)翻译书:
作用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结语:
我们都继承来自过去的礼物,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先人于一万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播下首颗种子,且清出空地,建造水路,建立我们今日居住的城市,还探索科学、争取政治权利,并创作流传至今的伟大艺术……“我们是好祖先吗?” 我们继承来自过去的丰富遗产,也应将这些遗产留给子孙。
——罗曼˙柯兹纳里奇《长思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