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下)
01
学校教育——传授文化
02
翻译出版——传播文化
03
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课标要求】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一)图书馆:
1. 起源
如果说这世界真有天堂,那么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
图书馆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
古代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时间 发展 意义
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收藏25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亚述全部知识。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2. 发展
(1) 国外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 意义
中世纪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兴起
近代 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
保存了文化遗产(古典时期)
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2. 发展
(1) 国外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
原因: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
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英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传统等。
影响:有利于英国国民素质的提升;
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一;
有利于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2. 发展
(2) 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时期 内容
古代
私家藏书:
①原因:
②代表:
官藏:重视图书文献保存
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
建有“府”“阁”“堂”“室”藏书之所
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得到发展。
明清突出;天一阁
据《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中年以后,入洛阳城担任了“周守藏室之史”之职位。“藏室”是藏书和档案处所,周藏室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怜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天一阁是明朝嘉靖年间,范钦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造纸业、印刷业的改进,兴办学校、推行科举,使得读书、藏书成为一种风尚。范钦自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宦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搜集藏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基础。范钦为了保护自己苦心搜集的藏书,立下分家不分书的严训,制定了不论官衔、不论出身、不论品第,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书籍保管的规章制度。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经范氏家族同意,思想家黄宗羲、大学者阮元等登上楼阁,阅尽所藏之书,极大丰富了各自的著述。此后,天一阁逐渐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乾隆三十七年,清政府设四库全书馆,向全国各地采访遗书,开始《四库全书》编纂的浩大工程,范氏族人积极响应献出了家藏中的珍本,共计六百三十八种。
——摘编自王敏《天一阁藏书研究》
据材料:分析天一阁建立发展的条件。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
造纸业、印刷业改进
学校的兴办、科举制的推行
读书、藏书的社会风尚
范钦的个人经历和贡献
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保护、保管措施
为学者、士人提供了帮助,为编撰《四库全书》献书
一、天一阁
浙江宁波。自1978年以来,天一阁的藏书真正为广大科研学者所利用,各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许多研究人员和文史工作者纷纷进入这个知识宝库。
八大藏书楼
四、铁琴铜剑楼
常熟市以
东古里镇
五、海源阁
山东省聊城
市杨氏宅院
二、皕宋楼
位于浙江湖州。皕宋意谓内藏宋刻本有200种之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皕宋楼、十万卷楼和守先阁4172种共43996卷宋元明清稀世刻本,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以12万全部售与日本三菱财团岩崎弥之助的静嘉堂文库,归属了日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岩崎氏轻松剜走了中国文化遗藏中的一块
无价瑰宝!
三、八千卷楼
浙江杭州。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清政府在南京创设江南图书馆。为防止古籍再次外流,端方将八千卷楼藏书收购,并入藏江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日后成为南京图书馆。
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原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皇家藏书楼。《四库全书》告成,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内廷四阁”。乾隆皇帝又命令续抄三部,分别藏在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现惟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成为“东南瑰宝”。
七、嘉业堂藏书楼
浙江湖州市南浔镇。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创建于1920年。鼎盛时期的藏书号称六十万卷,共十六、七万册,至1949年藏书仅存十万册左右。解放后,原书楼主人捐赠给浙江图书馆。
八、玉海楼
浙江瑞安古城东北隅,玉海楼包括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1889年太仆寺卿孙衣言创建,所藏古籍甚富。
六、文澜阁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2. 发展
(2) 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 ——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近代中国图书馆出现的原因。
外来示范: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
理念转变:传播“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时代特点: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变革的推动
时期 内容
近现代 京师图书馆
各级各类的图书馆逐渐建立
1909
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
1916
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1949
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
1998
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
截至2019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超过4000万册件,其中古籍文献200余万册件,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2. 发展
(2) 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3. 作用
图书馆所保存的历史文献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如今,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馆藏文献数字化。
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当中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保存古籍
文献开发
培养人才
公共教育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二)博物馆:
▲ 苏州博物馆
▲ 吴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的分类:
艺术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
科技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地理(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非营利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担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古代博物馆
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阿什莫
林博物馆,第一个近代博物馆。
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
1. 西方博物馆
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亚历山大博学园
近现代
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都收藏了大量掠夺自亚非拉的文化珍品,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大英博物馆中国陈列室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瓷器、明清金玉制品等中国历代稀世珍宝达两万多件,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左图为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英军掳掠而去。
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法国人剥离偷运,后被盗卖。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罗塞塔石碑。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现藏大英博物馆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2. 近代中国博物馆
(1)晚清时期
徐家汇博物院
1868年,法国人韩伯禄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上海博物院
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
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从地方到国立
从舶来到自建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国立中央博物院
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
1948年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竣工
故宫博物院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2. 近代中国博物馆
(2)民国时期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中央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国立南京博物院
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国家调拨、社会征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
(1)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
史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正式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2)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以及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
故宫博物院在旧藏珍宝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
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3. 现代中国博物馆
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是世界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太原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
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3)其他博物馆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阅读课本P81内容,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特点:起步晚;由私人筹建到国家筹办;近代发展缓慢;藏品数量多,种类多样,文物品级高,出现世界级博物馆。
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社会环境动荡,爱国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知识分子的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目前,文化、城市与博物馆的关系正在开始变得紧密,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博物馆丰富精深的民族文化在线了本地的历史沿革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脉络,把最辉煌、最闪亮的史实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博物馆成为培养社会道德最理想的人文环境,对于增强人们对自己家乡、祖国的认知和热爱、眷恋之情,激发观众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具有重要作用。
——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
三.图书文博——传承文化
(二)博物馆:
4. 博物馆的作用
综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博物馆演变的趋势。
趋势:
(1)由专门收藏文化珍品到展示自然历史与考古类文物;
(2)由私人筹办到大学、学术机构、国家推动兴办;
(3)由向学者与公众开放到对所有人开放,公益性增强;
(4)逐渐近代化、全球化。
本课小结:
各种文化介质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留学
传播了异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了
社会变革
印刷书
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翻译
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
在搜集、保存文献典籍和世界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
博物馆
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同时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文化的传承,归根结底就是“人”的传承。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需要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扬弃创新,古今融通,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