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下)
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近代时期不同区域发生的重要战争,揭示战争在西方文化扩张中的作用,展示近代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以及世界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特点。
一、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文化状况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的欧洲格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基本成果是:在新教各派内部达成了和解,按照当时新教与天主教的实际控制范围而划定的分界线,基本上确定了欧洲大陆的宗教格局,也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
和约之后,人们对国家(王朝)和政治的关心超过了对神学或教规的关心,欧洲彻底摆脱了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
一、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文化状况
(1)政治状况: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各派别先后上台掌权。
(2)经济状况: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各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封建王权和教会特权越来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3)宗教文化: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4)启蒙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已经扩散到欧洲地区。资产阶级宣扬的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为欧洲的现代文明勾画了蓝图。
一、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一、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拿破仑战争
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加冕称帝,废除共和国。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然而,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中外历史纲要 下》
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
———谢国良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政权的性质;战争的影响
拿破仑战争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影响
推翻封建制度,实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振奋欧洲的思想。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虽然对法国爆发的革命欢呼雀跃,但是却无力效法而付诸实践。拿破仑战争则帮助了他们,弥补了他们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众多的国度里成为执政者。同时,“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攻无不克的军队和大炮的陪伴下,对欧洲的影响更为深刻。
——摘编自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进步作用》
拿破仑战争把法国革命的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欧洲,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的进程。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
拿破仑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几乎与英国和欧洲大陆所有的君主作战,帝国版图不断扩大。拿破仑的军队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推行《拿破仑法典》,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受到当地许多革命者的欢迎。
但是,拿破仑也压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凭借武力进行专横统治,这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正是在法国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欧洲各地的民主意识不断高涨,欧洲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宣扬民族团结,并把他们的民族主义发展为推翻拿破仑统治的民众运动。
因此,拿破仑战争后不仅是法国,整个欧洲的政治文化都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即使在拿破仑帝国倾覆后,这种诉求也随处可见。俄国和俄国占领下的波兰,以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都出现了追求民主或独立的革命。
欧洲文化重构的内容与表现
《 拿破仑法典》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纲要 下》
《拿破仑法典》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封建特权,强调了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815-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于1918年回到俄国时,他们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
这次起义爆发于1825年12月,其首领多是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西方化的军官。由于得不到支持,起义不幸的失败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德意志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但是法国大革命“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做德国的混乱世界”。大革命爆发之初,包括康德在内的许多德意志知识分子支持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原则。当拿破仑的大军侵入德意志地区时,德意志知识界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要求保持德意志的民族特性。可以说,拿破仑战争唤醒了德意志人的民族精神。
项目 俄国 波兰 德意志(普鲁士)
背景
领导者
内容
结局
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参加1812年卫国战争
贵族青年组成
“十二月党人”
成立秘密革命组织,1825年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失败,但宣传了革命的主张
俄国控制波兰,民族矛盾激化
德意志分裂;普鲁士战败于拿破仑,失去大量土地;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改革与统一呼声高涨
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
(改革)普鲁士首相与政府
(革命)普鲁士资产阶级
在华沙发动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改革:颁布《普鲁士改革赦令》废除农奴制;后爆发1848年革命
被镇压,但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改革成功废除农奴制;而1848年革命失败,但德意志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拦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
拿破仑战争
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促进欧洲文化的重构
反抗法国的征服;
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高涨
内容
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表现
德意志
波兰
俄国
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争取民族独立
要求建立统一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出现了追求民主或独立的革命
拿破仑战争与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在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拿破仑战争,战争之后,拉美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
拿破仑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思想,被一些拉美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同时,一些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参与了法国大革命或拿破仑战争,回国后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在拿破仑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其统治的合法性出现危机,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契机。
1808年,拿破仑军队占领了马德里,消息传到拉丁美洲,加拉加斯(后来的委内瑞拉首都)的爱国者们涌向了市政厅,他们愤怒地质疑殖民当局:“西班牙国家都灭亡了,我们为什么不成立新政权?”于是,第二天就召开了新议会,成立了新政权,驱逐了殖民当局,参与了此事的玻利瓦尔热情邀请米兰达从英国回归拉美,开始招募军队,拉开了拉美大陆的独立运动大潮的序幕。
二、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去取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淡化后者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使其对外族文化产生一种依赖感,最终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
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是殖民国家为了达到同化控制他国或民族的目的,而采取的对他国或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挤压。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侵略与征服,要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
天津望海楼教堂
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
二、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概况:
(1)文化侵略的内容: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
(3)文化侵略的结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多样性。
(2)文化侵略的目的: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到达殖民目的。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比先灭其文化。
——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
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中国 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印度 ①印度上层精英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②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 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种姓制度虽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
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在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
——《印度史》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埃及 伊斯兰教仍是主要宗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 君主立宪制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终于迫使英国让步,1922年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如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都得以保留。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与拉丁美洲文化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
文化的重构
文化融合的多样性
文化重构的时代性
文化侵略的双重性
美国文化:战争前后的文化表现
拉丁美洲文化:战争前后的文化表现
拿破仑战争前后文化的变化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波兰1830年民族起义
德国1848年革命
目的
欧洲文化重构具体表现
美国与拉美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结果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中国 印度 埃及)
民主、独立、自由、
法治成为普遍诉求
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到达殖民目的。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下)
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