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1.从耒耜、耧车、曲辕犁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耕作工具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可以( )
A.解决饥饿问题 B.改善饮食结构
C.丰富食品供应 D.保障食品供给
2.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推广之后使小麦亩产量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该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 )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
B.现代化农业机器得以广泛使用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
D.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
3.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辛县中疃镇姜黄村,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托管农户土地收益权不变。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对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亩均收益高于周边分散经营的农户。由此可知( )
A.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服务和引导
B.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C.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4.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 )
A.智能化 B.规模化
C.市场化 D.社会化
5.《礼记·王制》云:“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6.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7.“舌尖上的中国”令人骄傲,“舌尖上的安全”令人担忧。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根本的是要 ( )
A.实行严格的监管
B.实行严厉的惩罚
C.严肃问责相关人员
D.制定法律和法规,并严格履行
8.“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来说,小小粮仓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财富,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据了解,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以1000个项目农户使用计算,存粮100多万千克,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5万~10万千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材料反映了( )
A.农民储粮观念的改变 B.储粮技术的进步
C.农民收入的增加 D.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
9.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 )
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
10.193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外国倾销的无核小水果和马铃薯征收关税。随后,又通过了《进口关税法案》,规定对除小麦、玉米、肉类、牲畜和羊毛以外的进口农产品征收10%的关税。这些举措( )
A.为国内农业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B.有利于保障民众的消费权益
C.致使国内农产品呈现滞销状态 D.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1.《“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其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哪些挑战?
1.答案:D
解析:“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改善饮食结构”,故B项排除;耕作工具的进步对“丰富食品供应”没有直接影响,故C项排除;耕作工具的不断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有利于保障食品供给,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以来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C项正确。材料既提到了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杂交育种技术上的突破,也提到了美国在该领域的成就,美国属于发达国家,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现代化农业机器的使用,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有利于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但不能说20世纪以来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据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可知,这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流转侵害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故排除C项;D项表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它背离了客观经济规律,故排除。
4.答案:A
解析:蔬菜收获机器利用射线确定莴苣是否成熟,并对成熟莴苣进行自动收割,这一新技术体现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智能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
5.答案:D
解析:“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大意是: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说明周代的统治者主张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百姓生活勤俭节约问题,排除A;没有涉及鼓励消费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
6.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最早”“化学添加剂”,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建立,故C正确;A、B时期没有出现化学添加剂,应排除;D不符合“最早”,应排除。
7.答案:D
解析:实行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严肃问责相关人员只是保障食品安全某一方面的措施,要确保食品安全,最根本的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确保才能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8.答案:B
解析:材料“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反映了储粮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民采用新的储粮方式,没有涉及观念的改变,故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均排除。
9.答案:C
解析:“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不能由材料得出,A、B项排除;辣条、方便面是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食物种类,C项正确;D项说法绝对,工业化食品也存在一定弊端,排除。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征收关税”,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举措出现在经济大危机发生之时,英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旨在为国内农业的恢复创造条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不是保障民众的消费权益,B项错误。英国政府的这些措施是为了缓解国内农产品的滞销状态,C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政府对农业领域的干预,而不是全面干预,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因此A项正确。
12.答案:
(1)措施:鼓励开垦荒地;引进推广外来农作物;推广高产作物;改进耕作制度,增加作物熟制。
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2)原因: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土地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政府的政策;科技进步的推动。
挑战: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
城市化的推进和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基数的庞大。